|
|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思考 |
丁留谦 |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2.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 |
|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n flood management and drought relief and reflection on future development |
Ding Liuqian |
|
摘要 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到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抗旱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介绍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与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典型案例,提出了及时跟踪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扎实建设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及时修订完善或者新编技术标准等对未来防汛抗旱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
收稿日期: 2017-03-29
|
|
作者简介: 丁留谦,男,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dinglq@iwhr.com。 |
[1] |
时运兴 韩沙沙 周祥森. 我国海绵城市与国际蓝绿城市比较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70-. |
[2] |
吕石生 刘燕龙. 湖南省引调提水工程建设经验[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9-. |
[3] |
郭 超. 辽宁省2016年防汛抗洪工作简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96-. |
[4] |
徐永兵 孙水英 张海波. 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83-. |
[5] |
郭振军1 毛丽红2 毛志红3. 格宾石笼坝在山西五台山景区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93-. |
[6] |
张海滨1,2 郭旭宁3 郦建强3 苏志诚1,2 徐翔宇3.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19-. |
[7] |
江先河1 葛 萃2 李 霖3. 江西省抗旱规划项目建设实践及非工程措施建议[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6-. |
[8] |
崔 冬 何小燕 赵庚润 李羽文. 上海市非汛期临时防汛墙(堤)防御标准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65-. |
[9] |
王连卿. 辽宁锦州市防御 “2016.7.20”强降雨工作经验及启示[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106-. |
[10] |
靳 梦 刘凤林 李虎星. 基于GIS的河南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分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54-. |
[11] |
肖玉健1 姚保顺2 艾尼瓦尔·达吾提1 张 锴1. 新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总体思路[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78-. |
[12] |
. 2017年6—7月全国汛情、旱情、灾情[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36-. |
[13] |
刘建刚. 2011年长江中下游干旱与历史干旱对比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46-. |
[14] |
翟大明 黄喜峰. 陕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效益与工作启示[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1-. |
[15] |
李江峰. 抗旱应急水源连通工程设计思路探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4): 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