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省“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
肖静1, 秦生1, 赵光辉2 |
1. 海南省防汛物资储备管理中心, 海口 571126; 2. 海南省防汛防风防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海口 571126 |
|
|
摘要 海南省自然灾害频繁。为解决防灾减灾过程中信息难以整合共享、没有统一信息平台、缺少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等问题,海南省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共享服务、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成一套速度快、信息量大、技术先进、信息兼容性强的“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了防灾减灾大数据中心、指挥决策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介绍了“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和主要成果等几个方面,以期对其他地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防灾减灾,
"互联网+",
大数据,
指挥调度,
信息服务,
海南省
|
收稿日期: 2016-09-27
|
|
作者简介: 肖静,女,助理工程师,E-mail:xiaojing2012tju@163.com。 |
[1] 张广平,谢忠,罗显刚,等. 基于WebGIS的海南省台风灾害管理决策辅助系统[J]. 热带海洋学报,2014(6):80-87. [2] 吴胜安,郭冬艳,杨金虎. 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J]. 气象科学,2007,27(3):307-311. [3] 张京红,刘少军,田光辉,等. 基于GIS的海南台风灾害评估业务系统研发与应用[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S2):116-117. [4] 黄楚新,王丹".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 新闻与写作,2015(5):5-9. [5] 万海斌,杨昆,杨名亮".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 中国防汛抗旱,2016(3):1-3. [6] 丁一. 拥抱"互联网+"开启报灾新时代——记移动报灾APP应用软件上线启动[J]. 中国减灾,2015(13):54-55. [7] 段华明,何阳. 大数据对于灾害评估的建构性提升[J]. 灾害学,2016(1):188-192. [8] 熊春花,李华峰,云亮.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防灾信息系统设计[J]. 互联网天地,2013(1):68-72. |
[1] |
周凌芸. 广西洪涝灾情统计信息化建设[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6): 92-95,124. |
[2] |
艾 萍1,2 边世哲1 袁定波1. 智慧防汛抗旱指挥理念简谈[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3): 11-14. |
[3] |
李春雨. 辽宁省重要河段险工险段备案信息化实践与应用[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2): 30-. |
[4] |
刘怀利 马浩. 安徽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中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2): 26-. |
[5] |
罗毅君1 吕石生1 刘 雨2 易子越2. 湖南省基于云架构的山洪灾害监控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1): 99-. |
[6] |
彭敏瑞. 2016年我国台风防御及减灾成效[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1): 37-. |
[7] |
徐少军. 对湖北省抗御2016年洪涝灾害实践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1): 52-. |
[8] |
王 毅. 北京市2016年防汛抗旱工作成效及2017年工作展望[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1): 49-. |
[9] |
贺国庆. 广东省2016年防风抗灾工作及2017年工作部署[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1): 58-. |
[10] |
张春松. 2016年江苏省防汛抗旱主要措施及启示[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1): 62-. |
[11] |
郭 玥 王振宇 刘洪伟. 以“北京防汛”为例谈政务微信在防汛应急管理中的效益提升策略[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6): 29-. |
[12] |
骆 意. 湖北黄冈市2015年强降雨防御工作实践[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6): 101-103. |
[13] |
陈恩光 江军标 . 浙江温岭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5): 103-106. |
[14] |
高丹 刘卓也. 辽宁省洪涝灾情统计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4): 82-84. |
[15] |
彭震.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提升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撑系统[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3): 16-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