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2014年凌汛期黄河头道拐断面冰塞演变及河床冲淤特性 |
郜国明1,2, 李书霞1,2, 张宝森1,2, 张防修1,2, 梁贵生3 |
1.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郑州 450003; 2. 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 450003; 3.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 包头 014000 |
|
|
摘要 采用ADCP技术,对黄河头道拐河段封冻期的冰下流速和地形变化进行监测试验,获取了断面冰下冰花、流速分布和地形变化的有效数据,并对河床断面变化和冰塞对冲淤的影响进行分析。原型观测表明,头道拐断面河床冲淤变化受冰塞的影响很大,冰花聚集位置受冰下流场影响;冰花聚集与河床冲淤呈相关关系,与流速分布和发展趋势一致;冰花聚集处压缩了过流面积,断面流速减小,河床发生淤积,主河道冰花聚集相对较少或没有冰花,河道底部流速较大,河床发生冲刷。
|
|
关键词 :
冰塞,
河道断面,
冲於,
原型观测,
黄河
|
收稿日期: 2017-05-03
|
|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9102,5140911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HKY-JBYW-2016-34)。 |
作者简介: 郜国明,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24131269068@qq.com。 |
[1] 马喜祥, 白世录, 袁学安, 等. 中国河流冰情[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9. [2] 翟家瑞, 金双彦, 熊运阜, 等. 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3. [3] 隋觉义. 黄河中游龙口-天桥段封冻期的河床演变[J]. 地理学报, 1992(3):208-219. [4] 谢学东, 李万义, 赵惠聪, 等. 黄河内蒙古段封冻期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分析[J]. 人民黄河, 2005(1):30-32. [5] 戴长雷, 于成刚, 廖厚初, 等. 冰情监测与预报[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
[1] |
刘树君, 董泽亮, 张荣凤. 小浪底水库水沙联合调度实践及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6): 51-53. |
[2] |
梁贵生, 梁恒. 2016—2017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4): 63-66. |
[3] |
张丙夺, 魏向阳, 赵龙. 黄河中下游水沙调控体系研究与实践[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4): 19-22. |
[4] |
刘吉峰, 程艳红, 刘珂, 陈冬伶. 黄河宁蒙河段冬季气温特点及其对凌情影响[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12): 47-52. |
[5] |
韩作强, 王旭东, 芦璐. 2017—2018年度黄河下游凌情特点及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12): 53-56. |
[6] |
张园, 简荣. 2017—2018年度宁夏防凌工作综述[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12): 57-59. |
[7] |
王涛, 郭新蕾, 付辉, 郭永鑫, 李甲振. 冰塞冰坝快速探测及防治技术和装备[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S1): 8-12. |
[8] |
吴玉娇. 多用途黄河防汛抢险三角体混凝土件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S1): 32-35. |
[9] |
魏军, 刘晓岩, 张兴红. 黄河凌情及2017-2018年度防御措施[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6): 1-5. |
[10] |
张末, 张兴红, 朱信华, 杨会颖. 2016—2017年度黄河凌情与水库防凌调度回顾[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6): 6-9. |
[11] |
刘吉峰, 霍世青, 王春青. 黄河凌情预报研究与防凌需求[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6): 10-13. |
[12] |
王普庆 1 刘刚森2. 内蒙古西柳沟入河口流路变迁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7, 27(3): 57-61. |
[13] |
毕顺华1 王旭强1,2 李 岷1,2. 黄河宁夏段标准化堤防建设思路及成效探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6): 95-97. |
[14] |
李旭东1 李力翔2 张 末1. 2014~2015年度凌汛期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流量异常原因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6): 32-34. |
[15] |
邓宇 岳瑜素.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黄河冰凌监测试验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 26(4): 34-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