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思考 |
王毅1, 刘洪伟2, 霍风霖2 |
1.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北京 101101; 2.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 100038 |
|
|
摘要 北京市防汛办成立20余年以来,防汛抗旱事业蓬勃发展;机构改革转隶完成后,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系统回顾了北京市防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面对的挑战,结合虚拟现实(VR)、“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新技术,提出了以应用为目标,以互联网和政务网为环境,以大数据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突破,以多维度和多元性展现形式为表达的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新特点,最后就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任务提出未来工作思路。
|
|
关键词 :
水旱灾害,
防汛抗旱,
信息化,
人工智能,
北京市
|
收稿日期: 2019-02-12
|
|
作者简介: 王毅,男,防汛抗旱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wangyee@sohu.com |
[1] 万海斌.新体制下我国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探讨[J]. 中国防汛抗旱,2018,25(5):15-16. [2] 王毅.信息化在北京防汛工作中的实践和展望[C]//第六届防汛抗旱信息化暨山洪灾害预警新技术应用论坛文集,2016. [3] 王毅. 刘洪伟. 浅议大数据在防汛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J]. 中国防汛抗旱,2018,28(6):17-21. [4]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EB/OL].[2018-01-09] http://ghgtw.beijing.gov.cn/art/2018/1/9/art_5096_544315.html. [5] 鄂竟平: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J]. 中国防汛抗旱,2019, 29(1):3. |
[1] |
杨萍. 江西赣州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 29(4): 49-52. |
[2] |
阴悦. 多约束条件下的防洪调度启示[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 29(4): 53-55,61. |
[3] |
向亚红, 万中华, 张峰, 胡伟. 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演练实践与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 29(4): 45-48. |
[4] |
万海斌. 浅议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举措[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 29(3): 1-4. |
[5] |
吴亚男, 黄志兴. 太湖流域台风防御工作进展[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 29(3): 43-46,58. |
[6] |
叶真真, 王恒, 杜艳艳. 山东德州市2018年防汛工作实践及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 29(3): 55-58. |
[7] |
马中帅. 山西省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现状及对策[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9): 63-65. |
[8] |
柴增凯, 巩同梁, 张腾. 对做好西藏自治区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9): 50-54. |
[9] |
金秋, 陈小健, 曾彦燕. 浙江宁波市水雨情遥测运维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7): 55-57. |
[10] |
张汇川. 辽宁省防汛抗旱工作现状及建议[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7): 30-31,39. |
[11] |
何学好, 汪朝霞. 安徽安庆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7): 58-59,68. |
[12] |
万洪涛, 刘洪伟, 刘舒, 霍风霖. 基于信息化的防洪决策支持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6): 11-16,28. |
[13] |
万海斌. 让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更有“AI”[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5): 1-4. |
[14] |
刘满红, 陈敏, 蒋新新.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墒情监测仪器选型[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5): 5-8. |
[15] |
闻飞, 郑建良. 基于无线网络的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8, 28(5): 11-12,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