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19年 29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9-10-15

卷首
辉煌70年·综合篇
辉煌70年·流域篇
辉煌70年·我是“防汛”人
 
       卷首
0 七十年波澜壮阔,换了人间
江河滔滔,奔腾数千里;载梦前行,于今七十年。七十年,曙光升腾,万物生长,激荡起波澜壮阔的复兴气象。在国家非凡的历史单元中,"防洪抗旱减灾篇章"同样厚重精彩、壮丽辉煌。
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我国的水旱灾害自古频繁而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从大禹治水传说开始,我国的水利事件就史不绝书。"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芍陂、邗沟运河、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距今都有2000余年的历史,且仍在发挥作用。尽管如此,至20世纪上半叶,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仍未得到有效治理,涝则汪洋一片,旱则赤地千里,因灾人口死亡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1949年的新中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消除自然灾害、发展经济、保障人民生活成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
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揭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序幕。自此,一座座国之重器拔地而起,形成了星罗棋布、点面交织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一项项政策、法规、办法、预案等出台,构建了日臻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体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大大增强了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经过七十年的努力,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洪涝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旱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保障了粮食安全,防洪抗旱减灾成绩斐然。
七十年来,让狂风骤雨不再危及生命,让滔天洪浪可以顺利入海,让丰枯消长能够变害为利,这就是共和国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辉煌,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份坚定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这就是镌刻在新中国七十年发展历程中的治水丰碑。
七十年解决了数千年无法解决的问题,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得益于党和国家降低自然灾害的坚定决心以及对防洪抗旱减灾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国家飞速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水利建设者的无私奉献。这"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优越的制度,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七十年风雨铸辉煌,新时代载梦再前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做好新时期防洪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总结经验,振奋人心,我们这一代人,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留下防洪抗旱减灾新足迹!
2019 Vol. 29 (10): 0-0 [摘要] ( 860 ) HTML (1 KB)  PDF  (0 KB)  ( 563 )
       辉煌70年·综合篇
1 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就辉煌
田以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69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有力防范应对了多次特大洪涝和干旱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保障江河安澜、保障生命安全和保障供水安全3个方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旱灾害防御成效,从防御理念、工程防御手段和非工程防御措施3个方面回顾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任务。
2019 Vol. 29 (10): 1-5 [摘要] ( 1468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7 )
6 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姜晓明, 王艳艳, 向立云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较为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法律法规、防洪组织、防洪工程及调度、监测预报预警、防汛应急保障以及洪水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为保障社会安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 Vol. 29 (10): 6-9,15 [摘要] ( 15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8 )
10 我国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吕娟, 苏志诚, 屈艳萍, 孙洪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1
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有效减轻干旱灾害的损失和影响,我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抗旱减灾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蓄、引、提、调为主的水源工程以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抗旱工程体系方面的建设情况与成就,以及包括抗旱组织体系、抗旱法规预案、抗旱减灾规划、旱情监测站网、抗旱信息化、抗旱应急调水、抗旱服务能力、抗旱减灾研究等方面的抗旱非工程体系建设情况与成就,抗旱减灾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抗旱减灾效益显著。
2019 Vol. 29 (10): 10-15 [摘要] ( 1099 ) HTML (1 KB)  PDF  (0 KB)  ( 855 )
16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与成就
郭良, 何秉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2
我国山洪灾害多发频发,是自然灾种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很严重的灾种。2010年以来,在水利部、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共同努力下,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从无到有、持续改进,历经多次实战不断总结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建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在防灾减灾、减少人员伤亡和提升基层水利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效益。
2019 Vol. 29 (10): 16-19,29 [摘要] ( 12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1 )
20 我国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与成就
李娜, 胡亚林, 张念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3
针对我国城市防洪的70年历程,梳理了主要建设结点,划分了多个发展阶段,回顾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事件和深远影响,总结了我国在城市外洪防御、治涝、排水等各方面的工程体系建设成就,法规制度的制定、防汛管理体制与应急组织确立、城市防洪规划编制、防洪应急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与成就,提出了我国城市防洪建设的发展方向。
2019 Vol. 29 (10): 20-24 [摘要] ( 14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101 )
25 我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与成就
刘志雨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4
我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治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1998年大水之后,我国在继续加大投入,加快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强化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防汛抗旱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经过近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整体功能较为强大的水文站网监测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分级制作、联合会商、成果共享的水文预报业务体系,水情预警发布基本实现中央、流域、省、市、县5级覆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水文情报预报防灾减灾效益显著,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9 Vol. 29 (10): 25-29 [摘要] ( 1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997 )
30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成就
刘汉宇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5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通过实施一期、二期工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水利系统影响面最广、发挥作用最大的水利信息化工程,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防汛抗旱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简要介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成果,系统总结了系统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建设效益,并对系统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9 Vol. 29 (10): 30-35 [摘要] ( 1077 ) HTML (1 KB)  PDF  (0 KB)  ( 780 )
       辉煌70年·流域篇
36 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陈敏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6
2019 Vol. 29 (10): 36-42 [摘要] ( 791 ) HTML (1 KB)  PDF  (0 KB)  ( 643 )
43 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魏向阳, 蔡彬, 曹倍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7
2019 Vol. 29 (10): 43-53 [摘要] ( 828 ) HTML (1 KB)  PDF  (0 KB)  ( 639 )
54 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刘国平, 李开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8
2019 Vol. 29 (10): 54-60 [摘要] ( 798 ) HTML (1 KB)  PDF  (0 KB)  ( 635 )
61 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徐和龙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79
2019 Vol. 29 (10): 61-70 [摘要] ( 832 ) HTML (1 KB)  PDF  (0 KB)  ( 629 )
71 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何治波, 吴珊珊, 张文明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80
2019 Vol. 29 (10): 71-79 [摘要] ( 816 ) HTML (1 KB)  PDF  (0 KB)  ( 634 )
80 松辽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齐玉亮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81
2019 Vol. 29 (10): 80-88 [摘要] ( 875 ) HTML (1 KB)  PDF  (0 KB)  ( 703 )
89 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伍永年, 黄玙盟, 张祎旸, 章杭惠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82
2019 Vol. 29 (10): 89-98 [摘要] ( 790 ) HTML (1 KB)  PDF  (0 KB)  ( 649 )
       辉煌70年·我是“防汛”人
99 辉煌70年 改革创新篇 北京防汛再启程
王毅
2019 Vol. 29 (10): 99-102 [摘要] ( 766 ) HTML (1 KB)  PDF  (0 KB)  ( 716 )
103 70年坚守不懈 内蒙古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为祖国北疆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闫新光
2019 Vol. 29 (10): 103-106 [摘要] ( 688 ) HTML (1 KB)  PDF  (0 KB)  ( 629 )
107 70年常抓不懈 为上海筑牢防汛抗旱减灾安全屏障
王梦江
2019 Vol. 29 (10): 107-110 [摘要] ( 682 ) HTML (1 KB)  PDF  (0 KB)  ( 624 )
111 70年披荆斩棘 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董国华
2019 Vol. 29 (10): 111-114 [摘要] ( 675 ) HTML (1 KB)  PDF  (0 KB)  ( 624 )
115 治水兴湘七十载 江河浩荡气象新
罗毅君
2019 Vol. 29 (10): 115-117 [摘要] ( 678 ) HTML (1 KB)  PDF  (0 KB)  ( 618 )
118 70年风雨兼程 牢记使命 广东三防成绩斐然
贺国庆
2019 Vol. 29 (10): 118-121 [摘要] ( 696 ) HTML (1 KB)  PDF  (0 KB)  ( 630 )
122 应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海南三防工作再上新台阶
陈武
2019 Vol. 29 (10): 122-125 [摘要] ( 686 ) HTML (1 KB)  PDF  (0 KB)  ( 616 )
126 短短七十载 跨越上千年 西藏防汛抗旱减灾成效举世瞩目
罗再均, 次仁卓玛
2019 Vol. 29 (10): 126-128 [摘要] ( 690 ) HTML (1 KB)  PDF  (0 KB)  ( 627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