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19年 29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9-11-15

走进封面
我的防汛生涯
“利奇马”防御专题
监测预报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他山之石
 
       走进封面
0 龙滩水利枢纽工程——守卫西江 供电华南
红水河,充沛的流量与巨大的落差使得这条桂西北的母亲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红水河是西江水系的干流,是一条跨省河流,从上游南盘江的天生桥至黔江大藤峡,全长1050公里,年平均水量1300亿立方米,落差760米。在广西境内的红水河,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已达1108万千瓦。距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城15公里处,一道壁立千仞的巨坝,拦腰斩断红水河,坝身雄伟壮观,开闸放水时,汹涌而出的水流一泻千里、气势澎湃,这就是龙滩水利枢纽工程。
龙滩水利枢纽工程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03年11月6日大江截流,2006年9月30日提前下闸蓄水,2007年5月21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至2008年12月,初期工程7台机组全部投产并发挥效益。龙滩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98500平方千米,占红水河流域面积的71%。工程按正常蓄水位400米高程设计,规划总装机容量6300兆瓦,安装9台70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187亿千瓦时,总库容27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70亿立方米。初期按照正常蓄水位375米高程建设,安装7台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156亿千瓦时。
龙滩水电站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三项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碾压混泥土大坝——坝高为216.5米,坝顶长849米;世界最大的地下厂房——主厂房藏于山腹中,厂房长为388.5米、宽28.5米、高74.4米;世界提升最高的升船机——最高提升高度179米,全长1800米。
龙滩水电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红水河梯级开发和珠江流域防洪的龙头控制性工程。开发建设龙滩水电站,对推进西电东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地区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源结构和电力结构,减轻红水河下游及西江两岸地区的洪水威胁,促进广西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19 Vol. 29 (11): 0-0 [摘要] ( 731 ) HTML (1 KB)  PDF  (0 KB)  ( 446 )
       “利奇马”防御专题
1 台风“利奇马”防御工作回顾
张康波, 冯明轩, 雷德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90
201909号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1日分别在我国浙江台州温岭城南镇沿海和山东青岛黄岛区沿海登陆。针对台风"利奇马"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水利部和台风影响区有关省(直辖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前部署,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2019 Vol. 29 (11): 1-3,8 [摘要] ( 1285 ) HTML (1 KB)  PDF  (0 KB)  ( 905 )
4 台风“利奇马”防御实践及思考
彭敏瑞, 付成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200
201909号台风"利奇马"是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台风,是2019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华东地区的第3强台风。先后影响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十几个省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防总超前部署、全力应对,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关省(直辖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各项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防台风工作卓有成效。
2019 Vol. 29 (11): 4-8 [摘要] ( 1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943 )
9 安徽省防御“利奇马”台风工作启示
胡余忠, 李京兵, 王萍, 曹润, 李仲仁, 刘孟林, 殷寅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91
2019年8月10日,201909号台风"利奇马"重创皖南山区天目山脉西侧,安徽宁国市水阳江上游中津河、东津河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水文部门及时预警,政府有序组织人员转移,避免宁国市城区重大人员伤亡。东津河上游因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人员伤亡。经过调查考证,暴雨区短历时降雨量超过实测历史极值,重现期超过50 a、甚至局部超过100 a,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中津河、东津河上游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次生灾害加剧,宁国市城区东津河治理依然存在明显短板。
2019 Vol. 29 (11): 9-13,57 [摘要] ( 14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8 )
14 上海市防御台风“利奇马”工作评估
章震宇, 马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201
20190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8日17时至11日10时影响上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科学指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成功抗御了台风、暴雨的侵袭,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城市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2019 Vol. 29 (11): 14-15,21 [摘要] ( 1097 ) HTML (1 KB)  PDF  (0 KB)  ( 859 )
16 山东省防御台风“利奇马”主要经验及思考
王海军, 冯平, 王豪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211
2019年8月10-13日,20190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防御台风,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2019 Vol. 29 (11): 16-18 [摘要] ( 1265 ) HTML (1 KB)  PDF  (0 KB)  ( 966 )
19 吉林省迎战“利奇马”台风工作实践
费祥, 王宇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89
2019年8月13-17日,受201909号台风"利奇马"减弱后的低压倒槽、高空槽及201910号台风"罗莎"外围水汽共同影响,吉林省出现汛期以来明显降雨天气过程。吉林省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部署要求,超前谋划,有针对性作出工作安排,精准防御、精准转移,扎实有序有效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取得了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减损失"目标。
2019 Vol. 29 (11): 19-21 [摘要] ( 1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927 )
22 辽宁省抗御“利奇马”台风工作经验与启示
郝林南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44
受201909台风"利奇马"和西风带冷空气共同影响,2019年8月10-15日,辽宁省出现一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全省上下迅速行动,积极防御,科学调度、有效应对,转移受洪水威胁地区人员15.5万人,实现大雨大汛"水库无一垮坝、江河堤防无一决口、人员无一伤亡"的工作目标。介绍了防御台风"利奇马"工作中重要工作措施,总结了成功防御本次强降雨的经验。
2019 Vol. 29 (11): 22-24,27 [摘要] ( 1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948 )
25 浙江省防御台风“利奇马”工作实践与建议
伊成良, 张中顺, 姚叶婷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61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影响较频繁的省份,在防御台风、应对洪水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2019年8月10日,浙江省遭遇自1956年以来登陆该省综合致灾强度最高的台风。介绍了浙江省应对台风"利奇马"的科学研判周密部署、检测分析水雨工情、科学调度防抢结合等防御措施,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并对防御台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对防台风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2019 Vol. 29 (11): 25-27 [摘要] ( 1237 ) HTML (1 KB)  PDF  (0 KB)  ( 944 )
28 浙江衢州市防御台风“利奇马”思考
何燕, 彭囡睆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65
从浙江衢州市防御201909号台风"利奇马"工作入手,回顾了遭遇台风以来的灾情、应对举措、灾后重建过程,剖析探索了台风防御过程中的一些短板问题和启示性做法,为防汛抗旱职能调整后应急管理部门有效开展防台风、防汛、灾害救援救助工作提供了参考。
2019 Vol. 29 (11): 28-30 [摘要] ( 1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870 )
       监测预报
31 我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展望
刘志雨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8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强化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防汛抗旱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央防灾减灾新理念和治水方针,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要深入推进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和旱情监测评估常态化,拓展服务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工程运行监管等方面的业务,推进水情信息公共服务,加强业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管理、水生态水工程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2019 Vol. 29 (11): 31-34,61 [摘要] ( 1386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8 )
35 浙江省寿昌江流域小水库群防洪预报系统研究
姬战生, 孙映宏, 吴晓玲, 向小华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243
浙江省杭州市寿昌江流域属于典型的湿润地区,流域内部多遭受台风、梅雨等强降水影响,流域内大量存在的小水库群改变了原有的坡面汇流模式。以寿昌江流域为例,基于可视化建模的需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工具,将传统的新安江产、汇流模型、小水库群的调蓄,以及流域洪水预报、实时校正等模块集成为整体,形成流域防洪预报系统,提高流域洪水预报精度,为此类典型区域的洪水预报提供方法借鉴和系统支持。
2019 Vol. 29 (11): 35-38 [摘要] ( 1210 ) HTML (1 KB)  PDF  (0 KB)  ( 938 )
39 20190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的沂沭泗流域洪水预报工作与思考
詹道强, 李沛, 赵艳红, 王秀庆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58
受20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及冷空气共同影响,沂沭泗流域多个控制站出现1974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针对此次雨洪过程,采用实时滚动预报、历史相似洪水对比、峰量相关、多系统预报等多种方法,对流域主要控制站及湖泊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洪水预报,为沂沭泗流域防汛调度及时提供了决策依据。
2019 Vol. 29 (11): 39-42,53 [摘要] ( 1337 ) HTML (1 KB)  PDF  (0 KB)  ( 961 )
       研究探讨
43 登陆台风对淮河流域降水影响特征分析
梁树献, 周国良, 高唯清, 张麓瑀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51
统计分析了1954-2018年影响淮河流域登陆台风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登陆地点、登陆后的移动路径特征及其影响淮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约1.5个登陆台风影响淮河流域,主要集中在7-9月;登陆影响路径,以西行或西北行并从流域南侧经过的Ⅰ类和北行穿越流域的Ⅱ类居多,登陆地点以福建和浙江两省居多,分别占53%和29%;影响淮河流域的台风暴雨高发区与洪水高致灾区高度重叠,应重点关注;影响流域降水最大的前10位典型台风,均为Ⅱ类或Ⅰ类路径,且均在流域降水影响期间与北方冷空气结合。
2019 Vol. 29 (11): 43-48 [摘要] ( 1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893 )
49 太湖流域河网地区防汛特征水位合理性分析与建议
季海萍, 王凯燕, 刘敏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160
防汛特征水位是反映河湖防汛形势的重要指标,也是防汛指挥和抗洪抢险的重要依据。基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特点,从与同一区域临近站点防汛特征水位协调性、区域汛情的协调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代表站防汛特征水位的合理性,并提出调整建议,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防汛特征水位调整提供参考。
2019 Vol. 29 (11): 49-53 [摘要] ( 1020 ) HTML (1 KB)  PDF  (0 KB)  ( 761 )
54 基于MIKE模型的河南省崔家桥蓄滞洪区模拟研究及成果公示
和宛琳, 刘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259
利用MIKE系列软件构建崔家桥蓄滞洪区一维和二维耦合模型,根据"2016.7.19"洪水滞洪区启用时的实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并计算现状和规划两种工况下各频率设计洪水在滞洪区内的演进过程,得到不同方案的洪水演进成果。介绍了洪水风险图成果公示内容,为洪水风险程度公布及避险转移工作安排提供经验。
2019 Vol. 29 (11): 54-57 [摘要] ( 1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939 )
58 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防控的影响探讨
张清, 骆文广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208
为了研究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防控的影响,以杭州市下沙经济区河网水系为例,根据实地走访的调查结果,基于区域河网水系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河网水系对城市内涝形成的影响和防控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河网水系地表水排水工程是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城市洪水重要输出和存蓄库,只有保证城市河网水系的完善和水系连通,才能增强城市排洪能力,完成城市洪水调蓄功能。研究成果可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科学的指导意义。
2019 Vol. 29 (11): 58-61 [摘要] ( 1316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7 )
       工作交流
62 生态景观挡墙在江西省八角亭水岸坡防护中的运用
简鸿福, 郭珺, 吕辉, 康芳华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159
传统的浆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挡墙在河岸防护中的实施隔断了水土间相互作用的通道,破坏了水土间的联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以八角亭水岸坡防护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态景观挡墙的详细结构设计,提出了自嵌式生态挡墙和连锁式生态挡墙+自嵌式混凝土块护坡2种衬护结构,强调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将其与传统挡墙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工程实施后,河道整体防洪治涝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利用生态护坡、游步道、亲水台阶等景观设施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提供了便利,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2019 Vol. 29 (11): 62-66,71 [摘要] ( 1102 ) HTML (1 KB)  PDF  (0 KB)  ( 839 )
67 改善和加强特大防汛抗旱资金管理刍议
刘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085
近年来,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资金的投入对于促进水毁工程修复和抗旱行动落实起到了很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财政政策与防灾救灾关系日渐紧密,财政政策发挥了对抗灾救灾工作的强有力支持作用。尽管如此,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上仍然存在缺口大,保障率低,分配模式不完善,使用管理缺乏有效评价和监督等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对目前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来源渠道、优化分配模式、健全监督反馈制度等认识和建议。
2019 Vol. 29 (11): 67-71 [摘要] ( 1022 ) HTML (1 KB)  PDF  (0 KB)  ( 785 )
72 堤防社会化管护在安徽宣城市城东联圩堤防管理中的应用
汪继承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201
堤防工程的维护管理是维护工程完整、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性工作,而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宣州区城东防洪工程管理处通过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堤防维护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对已达标堤防日常管护进行社会化模式运作。描述了社会化管护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分析了需要改善和注意的细节。
2019 Vol. 29 (11): 72-74 [摘要] ( 938 ) HTML (1 KB)  PDF  (0 KB)  ( 856 )
       他山之石
75 美国市县级应急管理经验对深圳三防应急的启示
韩刚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56
介绍了美国应急管理机制、应急机构设置与分级管理经验,美国洪水保险制度,飓风实时监测与预警预报系统,应急文化建设,开展防灾避险宣传演练教育等方面的经验。根据深圳市在大湾区建设需求,总结了美国应急管理经验对深圳洪水与风暴潮风险管理的启示,从应急体系建设、专业应急支撑小组,分级进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防洪防潮监测预警与预报体系与平台建设、风险管理与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19 Vol. 29 (11): 75-80 [摘要] ( 12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1 )
       我的防汛生涯
81 把一切献给长江水文
王俊
2019 Vol. 29 (11): 81-84 [摘要] ( 850 ) HTML (1 KB)  PDF  (0 KB)  ( 745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