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0年 30卷 3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走进封面
我的防汛生涯
监测预报
特别关注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他山之石
 
       走进封面
0 三门峡水利枢纽——中流砥柱 凤凰涅槃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末端,河床狭窄、地势险峻,河中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将黄河劈为3股激流,三门之下又有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就坐落在这里。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苏联援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项目之一,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工程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91.5%,控制全河水量的89%、全河沙量的98%。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坝顶高程353米,最大坝高106米。工程于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7年4月13日开工建设,1960年9月蓄水运用,1961年基本建成。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运用是人民治黄的一次重大实践,经历了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曲折过程,从孕育、出生到成长、成熟,无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休戚与共、血脉相连。工程运用初期,采取的是"蓄水拦沙"运用方式,由于对泥沙问题认识不足,造成库区严重淤积,威胁到渭河流域防洪和西安市的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工程的建设运用极为关心,周恩来总理对工程建设及运用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3次亲临施工现场视察,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决策,指出"旧中国不能治理好黄河,我们总要逐步摸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不断地解决矛盾,总有一天可以把黄河治理好,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为减缓淤积,1962年3月三门峡水库改变运用方式为"滞洪排沙",1973年11月开始采取"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方式,使年内泥沙冲淤基本达到平衡。工程经过了两次改建,解决了原建工程在处理泥沙问题设计上的不足,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运用,丰富和发展了泥沙科学,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及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门峡水利枢纽投运60余年来,在黄河防洪、防凌、灌溉、供水、调水调沙、减淤与发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黄河岁岁安澜做出了重要贡献。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中"上拦"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先后6次战胜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工程运用后,黄河下游开始了以水库调节为主的防凌调度,避免了下游河道小流量封河和"武开河",从此,黄河下游再没有发生过凌汛决口。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三门峡水利枢纽在"幸福河"的探索中也必将做出新的贡献。
2020 Vol. 30 (3): 0-0 [摘要] ( 1073 ) HTML (1 KB)  PDF  (0 KB)  ( 699 )
       特别关注
1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看我国防汛抗旱应急机制与能力建设
杨昆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44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迅速传播至全国,并在世界一定范围内传播。疫情的迅速传播使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受到了极大挑战。本次疫情无论是疫情影响范围、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死亡人数,还是其对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2003年的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笔者从这次疫情应对处置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联系到我国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依法防控,建设韧性城市、韧性流域,补齐防汛抗旱信息化、应急救援技术短板,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和储备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2020 Vol. 30 (3): 1-4,7 [摘要] ( 1726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6 )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启示
吴泽斌, 何秉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46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暴露出的"想不到、识不清、管不了"的三大教训对自然灾害中的最致人伤亡的山洪灾害防御也同样具有重要启示。目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水旱灾害防御汛前准备的重要时期,从思想、责任、体制、措施、管理等方面提出防范和化解山洪灾害"黑天鹅"事件的措施。
2020 Vol. 30 (3): 5-7 [摘要] ( 144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33 )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中的十类机制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设计
赵帅, 陈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45
2019年12月底开始蔓延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是继2003年春夏之交SARS(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之后又一次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次严肃拷问,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严峻考验,它对现有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今,各级政府应急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安全风险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就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本文结合现代应急管理的十类机制,分析了我国应对CoViD-19肺炎疫情应急的现实状况,对应急机制进行了力求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意见和策略以供决策参考。
2020 Vol. 30 (3): 8-13 [摘要] ( 1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857 )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对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思考
胡余忠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51
2月28日,水利部召开水旱灾害防御视频会,全面部署了2020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因为正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此次会议精神除了常态的关键词外,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要求从业者要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程中悟国家治理能力,透视国家治理体系尤其是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中整体的应急能力。笔者依据水旱灾害防御几个重点环节,从应对涉水"黑天鹅"事件的角度,对确定与不确定性做了梳理,建议相关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及早谋划、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2020 Vol. 30 (3): 14-17 [摘要] ( 16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35 )
       监测预报
18 旱情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现状、问题与展望
黄诗峰, 辛景峰, 杨永民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14
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损失严重。遥感技术以其快速、经济和宏观的特点,成为旱情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分析了旱情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国内外现状。目前遥感技术已在大范围、宏观旱情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旱情遥感监测已进入业务化阶段。其次探讨了旱情遥感监测业务应用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监测指标、遥感数据源、模型适用性、监测精度等。最后对旱情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0 Vol. 30 (3): 18-21 [摘要] ( 14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9 )
22 上海长江口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实例研究
肖梦睫, 孙丽, 潘崇伦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62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为了有效提高风暴潮数值预报精度,以上海长江口沿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长江口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风暴潮与天文潮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潮水位过程变化。为了验证模型,选取201718号超强台风"泰利"作为典型案例,并对该场台风过程引起的风暴增水进行了跟踪预报。经验证,台风"泰利"的中心位置距上海沿岸400 km以外,未造成超过1.00 m的风暴增水;且预报潮位精度良好,能够满足风暴潮预报要求。
2020 Vol. 30 (3): 22-26 [摘要] ( 1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876 )
27 江苏省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宋炜, 张志秀, 钱昊, 苏照福, 刘大星, 薛凌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07
为准确迅速地掌握江苏省主要地区土壤墒情信息,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江苏部分)墒情采集系统》项目要求,共建立江苏省13个水文分局的27个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和40个移动墒情自动监测站。以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的设计及应用为例,详细论述了该墒情监测系统的背景、设计及应用情况,并对系统监测的准确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江苏地区土壤墒情监测、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实时掌握全省的土壤墒情状况,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其设计理念及相关应用经验可以供相关地区参考借鉴。
2020 Vol. 30 (3): 27-31 [摘要] ( 1244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3 )
32 称重式与虹吸式雨量计观测雨量精度对比分析
张欣, 赵洪岩, 梁海雁, 王亚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41
为满足水文资料即时整编的需要,加快水文监测自动化建设步伐,准确了解自动化雨量计监测的合理性,以北京市降雨资料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2018年26个站点的雨量数据,分别从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典型降水过程4个方面,对称重式雨量计与虹吸式雨量计的观测雨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观测序列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去除通信不佳造成称重式雨量计缺测的情况,两者的相关系数均值达0.94,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值分别为-0.15、2.35,符合《降水量观测规范》(SL 21-2015)要求的站点达88%,因此称重式雨量计可以较好地替代虹吸式雨量计,表明自动化雨量计监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020 Vol. 30 (3): 32-36 [摘要] ( 1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858 )
       研究探讨
37 流域水工程防洪调度的认识与思考
任明磊, 丁留谦, 何晓燕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86
目前,流域水工程综合调度成为国家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引起国家、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防洪调度是水工程综合调度的重点和难点。从单库、库群、流域整体等方面阐述了流域水工程防洪调度的现状水平及及存在问题,并从提高预报水平、汛限水位分期与动态控制、防洪联合调度模型研发、预报调度一体化、调度决策支持技术、制(修)订相关规程规范等方面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2020 Vol. 30 (3): 37-40 [摘要] ( 14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85 )
41 白河流域产流能力与驱动力诊断分析
王毅, 李永坤, 霍风霖, 潘兴瑶, 杜龙刚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32
为探讨白河流域产流能力的演变规律,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年际、场次时间尺度下流域产流能力的变化特点,同时诊断降雨产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量与年径流系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林草地下垫面对中小场次降雨的滞蓄能力加强;流域致洪性降雨集中在下游张家坟一带;暴雨频次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与林地下垫面增加是流域产流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0 Vol. 30 (3): 41-45 [摘要] ( 1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932 )
46 北京市“2018.7.16”暴雨洪水分析研究
赵小伟, 王阳, 范庆莲, 臧敏, 王亚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19
2018年7月16日,北京突降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密云区张家坟站,呈现短时雨强大等特点,刷新该站历史极值。本场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局地出现极端气候,部分水库上游河道产流明显,城市河湖出现小洪水,通过与"2012.7.21"特大暴雨和"2016.7.20"特大暴雨的特点和径流系数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城市暴雨洪水的防汛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0 Vol. 30 (3): 46-50 [摘要] ( 1408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6 )
51 太湖流域1961—2015年降水趋势分析
杨凤, 高颖会, 陈钢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51
选用太湖流域1961-2015年106个雨量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流域及其7个水利分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利用有序聚类法研究降水的突变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及各分区降水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流域及其分区降水突变时段范围基本一致。
2020 Vol. 30 (3): 51-54,60 [摘要] ( 1215 ) HTML (1 KB)  PDF  (0 KB)  ( 913 )
55 四川广汉市“2018.7.11”暴雨水利设施易损性分析
林涛, 陈伟强, 蔡鸿, 陈正伟, 曾威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55
通过对四川广汉市"2018.7.11"暴雨洪灾所造成损毁、损失类型的调查,对其特点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基于模糊元,建立了广汉市水利设施易损性矩阵,通过易损性矩阵与实际调查结果对比,总结出广汉市水利设施易损性特点,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比较符合基于模糊元建立的易损性矩阵。
2020 Vol. 30 (3): 55-57 [摘要] ( 1264 ) HTML (1 KB)  PDF  (0 KB)  ( 1056 )
       工作交流
58 2019年华西秋汛防御实践与启示
闫永銮, 褚明华, 骆进军, 李荣波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06
2019年9月,我国华西地区出现强降雨,长江嘉陵江、汉江及黄河中游渭河等26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部分水利工程受损。水利部加强组织领导和会商研判,超前部署华西秋雨防御工作,各地水利部门积极有序开展各项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2019年华西秋汛防御工作成效明显。
2020 Vol. 30 (3): 58-60 [摘要] ( 1387 ) HTML (1 KB)  PDF  (0 KB)  ( 1105 )
61 汛期灌排两用泵站险情事故成因及处理措施
龚斌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077
拍门设在压力水箱处的堤后式灌排两用泵站,具有排涝与抗旱功能,简单实用。日常运行中,由于管理人员对闸门频繁操作启闭,闸门的启与闭位置很容易出现错位。高水位排涝时,一旦出现事故停机或停机方式不当,会引起堤身、泵房的剧烈震动,诱发重、特大险情。介绍了几种泵站典型险情事故发生成因及采取的应对处理措施,对泵站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管理参考。
2020 Vol. 30 (3): 61-62 [摘要] ( 1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863 )
       他山之石
63 2019年美国密苏里河流域洪水原因初探
孟圆, 张诚, 俞茜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9122
2019年3月,美国密苏里河流域下游遭遇大洪水,下游多个城镇被洪水淹没,4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达到30亿美元。这场洪灾是密苏里河2011年历史大洪灾以来又一次创纪录的洪水灾害。目前,密苏里河干流洪灾的原因还在调查中,据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①大坝的坝体混凝土老化,且大坝以发电为主,未设非常溢洪道;②本次洪灾的导火索——"炸弹气旋"降雨发生在密苏里河流域防洪工程较为薄弱的下游地区。密苏里河频发的洪灾引发了公众对其主管机构-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流域管理的质疑。
2020 Vol. 30 (3): 63-66 [摘要] ( 156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6 )
       我的防汛生涯
67 我的黄河防汛抗旱记忆
刘晓岩
2020 Vol. 30 (3): 67-70 [摘要] ( 971 ) HTML (1 KB)  PDF  (0 KB)  ( 851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