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1年 31卷 6期
刊出日期:2021-06-15

信息化建设
走进封面
要闻聚焦
特别关注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要闻聚焦
0 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先后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层面统一推动,集中保障资金、用地等建设要素,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等工作。三是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审慎论证方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四是规划统筹引领,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五是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六是精确精准调水,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这些经验,要在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运用好。
习近平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一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二要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三要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四要坚持经济合理,统筹工程投资和效益,加强多方案比选论证,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六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颁布近20年,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同时,这些年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相继实施,我国北方主要江河特别是黄河来沙量锐减,地下水超采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演变。这些都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要求。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协调部门、地方和专家意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为开好这次座谈会,13日下午,习近平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和代省长王凯陪同下,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水利设施、移民新村等,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
2021 Vol. 31 (6): 0-0 [摘要] ( 650 ) HTML (1 KB)  PDF  (0 KB)  ( 447 )
0 李国英率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雄安新区和天津市防汛准备工作
6月4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率国家防总防汛检查组,深入河北雄安新区检查防汛准备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做细做实汛前准备工作,全面提高防御能力,全力保障雄安新区防洪安全。李国英先后来到白沟河左堤、新盖房枢纽改扩建工程、南拒马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新安北堤防洪治理工程、枣林庄枢纽等重点防洪工程,详细了解雄安新区防洪工程规划建设实施进展和今年汛前准备情况,并在现场检查结束后主持召开座谈会,进一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先后发言。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层面统一推动,集中保障资金、用地等建设要素,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等工作。三是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审慎论证方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四是规划统筹引领,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五是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六是精确精准调水,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这些经验,要在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运用好。习近平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一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二要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三要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四要坚持经济合理,统筹工程投资和效益,加强多方案比选论证,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六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习近平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颁布近20年,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同时,这些年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相继实施,我国北方主要江河特别是黄河来沙量锐减,地下水超采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演变。这些都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要求。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协调部门、地方和专家意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为开好这次座谈会,13日下午,习近平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和代省长王凯陪同下,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水利设施、移民新村等,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步研究部署雄安新区防汛准备工作。
6月5日,李国英率国家防总检查组,实地检查天津市防汛准备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最不利情况,全面做好防洪水、防内涝、防风暴潮、防山洪灾害等各项工作,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检查组先后检查了永定新河防潮闸、海河防潮闸、海河口泵站、海河耳闸枢纽等重点防洪控制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天津市防汛备汛工作汇报,讨论交流有关情况。
2021 Vol. 31 (6): 0-0 [摘要] ( 608 ) HTML (1 KB)  PDF  (0 KB)  ( 440 )
0 水利部专题部署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是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5月11日,水利部召开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专题部署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出席会议并作出安排部署。
2021 Vol. 31 (6): 0-0 [摘要] ( 630 ) HTML (1 KB)  PDF  (0 KB)  ( 451 )
       走进封面
0 河套灌区——水润河套 塞上江南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几”字弯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北抵阴山山脉的狼山及乌拉山,南至黄河,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接,是大自然赋予河套人民的一方福地,也是河套人民几百年来战天斗地创造的一个人工奇迹,是亚洲最大“一首制”自流灌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
河套灌区始建于秦朝,秦始皇时迁3万户开垦河套,开始了河套灌区第一次大规模水利开发。汉武帝时,“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出塞入套开荒种地。唐贞元年间,“凿咸应、永清二渠,灌田数百顷”。宋代战乱,渠系湮废,遂作牧场。清嘉庆后期,内地移民包租垦荒,缴纳租税,开挖渠道,发展农垦。光绪年间开凿八大干渠,灌溉面积6.67万公顷,使河套成为渠道纵横、田畴相连、桑麻遍野的膏腴之地。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套灌区十大干渠初步成形,灌田达到20万公顷。1958年后,历经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排配套、节水改造等4次大规模水利建设,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三大历史跨越。
“一首制”就是一个渠口引水。100多年前的河套灌区至少有“八首”,后来还发展为“十首”引水。枯水时,大小渠口向黄河争水,大强小弱,上优下劣,许多土地干旱歉收或绝收;水大时,洪水就会漫过渠堤,淹没大块良田沃土,形成洪涝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旨在解决河套地区引黄灌溉和排水问题的“五七规划”面世,“一首制”方案跃然而出。1961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完成,230千米的输水总干渠开挖通水,结束了河套灌区无坝多口自流引水的历史,由此,河套灌区引水条件根本得到改善,灌溉面积逐年增加,河套灌区迅速向特大型灌区挺进。
河套灌区从黄河通过渠首和1条总干渠自西向东引水,汇入总排干沟和乌梁素海,最后退入黄河,形成一套完整的灌排体系。每年为河套灌区供应农业用水43亿立方米,排水6亿立方米,排盐180万吨,为河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水资源支撑。
河套灌区有着独特的春灌、夏灌和秋浇制度,为维系河套灌区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灌溉制度,一方面将近1/3的农田灌溉用水回补灌区地下水资源,维系灌区地下水量和水位平衡,保障灌区作物和植被生长;一方面发挥淋盐压碱作用,将土壤中的盐分溶解于水,并通过排水将盐分排出,使河套灌区始终处于轻度脱盐状态。
这一广阔的绿洲,不但养育了百万河套儿女,而且对于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向东侵蚀、改善地区气候、减轻沙尘暴威胁、保障首都安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2019年,河套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1 Vol. 31 (6): 0-0 [摘要] ( 769 ) HTML (1 KB)  PDF  (0 KB)  ( 464 )
       特别关注
1 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智能网格化旱情预报系统
马苗苗, 张学君, 吕娟, 苏志诚, 屈艳萍, 邢子康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35
准确和及时的旱情预报对于掌握全局干旱发展形势,科学合理地制定抗旱减灾应急响应措施,极大地减少粮食损失,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技术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SOA体系架构、Web前端技术和服务式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设计理念和开放的体系结构,集成多种气候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陆气耦合的预报方式,构建了辽宁省大凌河流域精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的旱情预报系统,可提供多尺度(未来十天和一个月)多类型(气象、水文、农业)干旱预报,以及综合旱情的会商决策,有效地延长了预见期,提升了旱情预测预报能力,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强,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思路、总体架构、技术框架、数据信息流程和主要功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21 Vol. 31 (6): 1-5 [摘要] ( 803 ) HTML (1 KB)  PDF  (0 KB)  ( 542 )
6 2020—2021年度华南江南等地秋冬连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赵琳, 李威, 叶殿秀, 刘绿柳, 孙林海, 王凌, 常蕊, 廖要明, 姜允迪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36
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上旬,受拉尼娜事件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同影响,我国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西南的云南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2020年11月上旬气象干旱开始露头并迅速发展,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秋冬连旱。此次干旱过程影响范围广、干旱日数多、强度强,造成江南、华南及西南的云南等地湖库蓄水大幅减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2021年2月8—11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水,江南、华南气象干旱解除,但西南的云南等地干旱仍然持续。从气候特征、干旱演变过程入手,分析了此次干旱过程的特点及气候成因,以期为从事气候影响评价和服务的科研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同时也为防旱抗旱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21 Vol. 31 (6): 6-10 [摘要] ( 1239 ) HTML (1 KB)  PDF  (0 KB)  ( 555 )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季节尺度气象干旱预测概念模
曹睿, 何海, 吴志勇, 殷浩, 王萍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37
季节尺度气象干旱事件的发生与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异常运动密切相关。在识别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气象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致旱环流系统异常特征,提取具有指示性意义的信号,以季节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为干旱预测指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了季节尺度干旱预测概念模型。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率定期预测与实测的SPI3指数相关系数为0.64,验证期为0.56,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本研究方法可为区域季节尺度气象干旱预测和提前研判干旱发展情势提供技术支持。
2021 Vol. 31 (6): 11-15 [摘要] ( 741 ) HTML (1 KB)  PDF  (0 KB)  ( 538 )
       信息化建设
16 浙江省江河湖库汛情在线分析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陈立辉, 虞开森, 劳国民, 陈浙梁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87
高密度、高质量的江河湖库汛情数据和专业水文分析结果可以为科学决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支撑。针对目前江河湖库汛情分析现状,以浙江水文为例提出以基础保障体系、在线处理体系、业务分析体系、服务共享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江河湖库汛情在线分析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构想,实现汛情监测网稳定可靠、汛情数据高质高效、汛情分析专业权威以及汛情信息社会化服务与部门间共享的发展目标,推动水旱灾害防御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2021 Vol. 31 (6): 16-20 [摘要] ( 814 ) HTML (1 KB)  PDF  (0 KB)  ( 581 )
21 基于一网统管的上海市防汛防台风指挥系统建设
沈建刚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49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上海市也打造了自己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一网统管”的防汛防台风指挥系统。结合上海市防汛防台风工作实际,从建设思路、系统设计、系统功能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阐述了系统的应用特色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体现了上海市防汛抗灾和应急处置的现代化、精细化水平,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防汛抗灾工作提供参考。
2021 Vol. 31 (6): 21-26 [摘要] ( 845 ) HTML (1 KB)  PDF  (0 KB)  ( 576 )
27 水利信息化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研究
王晓辉, 殷峻暹, 吉海, 郜银梁, 朱晓庆, 雷冠军, 张丽丽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28
对城市防洪排涝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介绍了城市防洪排涝信息化的研究进展,总结提炼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难题,提出采用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对上述难题进行解决,进而对大数据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基于对研究进展的分析,提出水利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应用的问题和对策。并对水利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在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降低城市防洪排涝的风险和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21 Vol. 31 (6): 27-32 [摘要] ( 779 ) HTML (1 KB)  PDF  (0 KB)  ( 558 )
       研究探讨
33 城市化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降水径流特征影响研究
梁灵君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25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通惠河乐家花园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收集不同年代土地利用资料,基于ArcGIS分析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0年后不同年代下垫面变化特征,利用区域同期降水和径流资料,应用水量平衡法和MIKE URBAN模型的时间面积法,通过模拟计算多场次典型降水径流过程,研究城市化对降水产汇流的影响,为城市水文预报和防洪调度及雨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区域降水趋近于自然产汇流状态,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汇流历时缩短明显,产汇流的速率由缓变快,同级降水产生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显著,2000年后,同量级降水产生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小。
2021 Vol. 31 (6): 33-37,42 [摘要] ( 764 ) HTML (1 KB)  PDF  (0 KB)  ( 562 )
38 基于观测资料和多模耦合模型的城市雨洪水文效应评估方法
黄子一, 刘家宏, 梅超, 王浩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203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了突出的城市雨洪问题。在城市雨洪水文效应评估研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资料和多模耦合数值模型的评估方法。通过收集典型暴雨事件的相关观测资料,分析评估土地的渗透和粗糙属性变化对城市雨洪特征的影响。充分考虑城市雨洪的各个过程环节,耦合各环节的模块,形成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型,开展城市雨洪过程机理的模拟分析,评估城市雨洪水文效应。
2021 Vol. 31 (6): 38-42 [摘要] ( 768 ) HTML (1 KB)  PDF  (0 KB)  ( 571 )
43 无堤段河道外缘控制线划定方法探讨
韩建立, 汪丽丽, 李少华, 杨海龙, 宋凡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61
在沿河城镇快速扩张建设与河流生态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划定无堤段河道外缘控制线是推进河道划界确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处于全面加强河道管理保护的大背景下,从生态导向角度,针对目前无堤段河道外缘控制线划定方法存在的可操作性不强、规划编制层次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基于洪水过程分析与河流影响范围的工作流程,剖析了无堤段河道划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河道外缘控制线的划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021 Vol. 31 (6): 43-46 [摘要] ( 792 ) HTML (1 KB)  PDF  (0 KB)  ( 560 )
47 基于防洪安全的北京市城市河道清淤阈值研究
邱颖, 王远航, 张岑, 王晓慧, 马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88
河道淤积会导致河道过水断面减小、行洪能力降低,严重威胁河道的行洪安全。清淤阈值确定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对科学开展城市河道清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清河、通惠河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淤积厚度对河道行洪水位的影响,进而推求城市河道淤积厚度与行洪水位抬升关系的经验公式,用于确定河道清淤阈值。将经验公式应用于凉水河重点河段与温榆河一般河段,计算清淤周期分别为5 a和14 a,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经分析论证经验公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可用于城市河道清淤阈值的确定。
2021 Vol. 31 (6): 47-51 [摘要] ( 751 ) HTML (1 KB)  PDF  (0 KB)  ( 554 )
52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湖北省长序列及特型年降雨研究
闫少锋, 刘羽, 李文豪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43
湖北省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发,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湖北省降雨量变化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1979—2019年湖北省逐日降雨量数据进行筛选、云端计算及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近41年来,湖北省年降雨量呈下降趋势,2019年省内年降雨量达到历史第2低;湖北省北部地区降水严重不足,且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地区出现了降雨减少的趋势。
2021 Vol. 31 (6): 52-56 [摘要] ( 798 ) HTML (1 KB)  PDF  (0 KB)  ( 554 )
57 修正Hargreaves-Samani公式估算宁夏参考作物蒸散量适用性分析
赵凡萱, 唐诗佳, 张卓, 周岗, 赵璐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214
Hargreaves-Samani(HS)公式是运用气温和太阳辐射气象数据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方法。基于贝叶斯原理(HScor公式)以及最小二乘法原理(HSlsq公式),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10个代表气象站点1961—2006年逐日气象数据对HS公式中参数进行修正,并以2007—2016年Penman-Monteith(PM)公式的计算值(ETOPM)为标准,评价两种修正公式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Ⅰ区)、中部干旱带(Ⅱ区)以及南部山区(Ⅲ区)的计算精度与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HScor公式各参数在3个分区差别不大,且均不大于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提出的修正值,HSlsq公式各参数在3个分区的差别较大;与逐日ETOPM相比,两种修正公式计算的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值ETOcorETOlsq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nRMSE)在Ⅰ区从22.86%分别降至21.08%和22.16%,Ⅱ区从23.69%分别降至22.19%和22.26%,Ⅲ区从23.40%分别降至20.12%和20.22%,HScor公式的nRMSE降低幅度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ETOcorETOPM相关系数最高(0.944 7),达到显著相关;在7—9月,逐月HS公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值ETOHSnRMSE最高,为7.10%,逐月ETOcorETOlsqnRMSE分别降低了5.11%和1.78%。因此,HScor公式在宁夏3个分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精度较高,可作为宁夏参考作物蒸散量简化计算的推荐公式。
2021 Vol. 31 (6): 57-63 [摘要] ( 908 ) HTML (1 KB)  PDF  (0 KB)  ( 568 )
       工作交流
64 辽宁沈阳市区域沉降河道行洪能力分析
徐世明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294
以辽宁沈阳市三台子水库下游存在区域沉降的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分析计算,提出研究区域10年一遇洪水成果及排涝流量成果,以三台子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沉降区河势演变分析为基础,对研究区域河道行洪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洪措施建议。
2021 Vol. 31 (6): 64-66,70 [摘要] ( 762 ) HTML (1 KB)  PDF  (0 KB)  ( 566 )
67 长江南京段超历史洪水的抗洪实践与思考
曹德君, 潘俊, 王义坤, 朱春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66
2020年长江南京段受强降雨、上游来水、潮汐等影响,超警戒水位48 d,达历史最高水位10.39 m,堤防沿线出现不同程度险情。对汛前准备、汛期检查、应急处置等抗洪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并提出建议。
2021 Vol. 31 (6): 67-70 [摘要] ( 773 ) HTML (1 KB)  PDF  (0 KB)  ( 552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