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1年 31卷 7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信息化建设
走进封面
水工程调度
要闻聚焦
特别关注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要闻聚焦
0 水利部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 研究部署防汛工作
6月2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研究部署黑龙江、嫩江洪水防御和防汛隐患、薄弱环节整改工作。李国英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记防汛抗旱职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作出水利贡献。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参加会议。
7月1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研判近期汛情形势,进一步部署防汛工作。李国英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加强对黑龙江、嫩江洪水预报分析、会商研判、水库调度,超前提出指导意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参加会议。
7月8日晚,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研判当前汛情形势,研究部署近期防汛工作。李国英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防汛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逐流域超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参加会议。
2021 Vol. 31 (7): 0-0 [摘要] ( 567 ) HTML (1 KB)  PDF  (0 KB)  ( 417 )
0 李国英主持专题会议 研究北京和雄安新区防洪安全保障重点工作
7月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和雄安新区防洪安全保障重点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高度,主动担责、履责、尽责,全力做好北京和雄安新区防洪安全保障工作。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参加会议。
李国英强调,要按照流域单元、超前准备、系统安排、固守底线的原则,做细做足做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在洪水发生之前。一是坚持流域单元。按照洪水发生演进规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立足全流域考虑重点地区防洪安全。二是坚持超前准备。加强气象、水文、地理信息共享和联合研判,进一步完善流域“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模型系统,尽可能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利用数字模型系统开展流域洪水预演,有针对性地修订优化各项预案。三是坚持系统安排。综合分析来水、蓄水、分水、泄水,充分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作用,以系统性“组合拳”应对流域性洪水。四是坚持固守底线。对北京、雄安新区等重点地区,按照“拒、绕、排”的思路,落实好“城防、人防、物防”措施,保证城市外围防洪圈堤达标闭环,在险工险段、重点堤段预置抢险力量,考虑不同类型险情需要足额储备抢险物料,坚决拒洪水于城门之外。北京、雄安新区要针对防洪实际,在研判形势、明确思路的基础上,对各项准备工作再梳理、再检视、再细化、再落实。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要加强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做好流域防洪信息共享、方案确定、组织调度等工作。
2021 Vol. 31 (7): 0-0 [摘要] ( 564 ) HTML (1 KB)  PDF  (0 KB)  ( 386 )
0 水利部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
6月21日,受降雨影响,嫩江尼尔基水库入库流量4 160 m3/s,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嫩江2021年第1号洪水”。6月21日,根据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要求,水利部会商决定,依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自6月21日15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向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省(自治区)水利厅和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发出通知,对抗洪抢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21 Vol. 31 (7): 0-0 [摘要] ( 556 ) HTML (1 KB)  PDF  (0 KB)  ( 396 )
0 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淮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演练
6月9日,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21年淮河水旱灾害防御“四预”演练。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水利部会场观摩指导演练并讲话。此次演练获得了重要蓄滞洪区1 m分辨率的高精度地形数据,获得了淮河干流王家坝至正阳关河段130 km、50 m间隔河道断面数据,利用BIM建模技术实现王家坝闸数字化。构建了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河段一维、二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结合已初步建成的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初步实现洪水演进全过程动态仿真,首次构建了淮河流域演练实景,模拟了王家坝闸分洪、蓄滞洪区及河道洪水演进场景,初步实现了数字孪生、数字映射技术在数字流域防洪体系中的应用,为推进智慧流域防洪工作探索了经验。
2021 Vol. 31 (7): 0-0 [摘要] ( 554 ) HTML (1 KB)  PDF  (0 KB)  ( 382 )
0 水利部组织开展2021年长江流域防洪调度演练
水利部于6月9日组织开展了2021年长江流域防洪调度演练。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水利部出席演练并指挥调度,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主持演练。本次防洪调度演练以汉江“1983.10”洪水为背景,结合汉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现状,充分演练了汉江“1983.10”洪水调度过程中涉及的汉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中下游河道堤防防守、蓄滞洪区和分洪民垸分蓄洪运用等关键决策过程,起到了预报调度实战练兵的作用,检验了汉江流域水库群、分蓄洪措施联合调度运用的协同效果,真正达到了检验方案、查找问题、锻炼队伍、提高防洪调度和决策指挥能力的目的。
2021 Vol. 31 (7): 0-0 [摘要] ( 557 ) HTML (1 KB)  PDF  (0 KB)  ( 397 )
       走进封面
0 木兰陂——水利千年 海波不兴
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距出海口26公里,全长219米,建成于公元1083年,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
木兰溪贯穿莆田全境,自西向东流入东海。木兰溪虽然以溪命名,但实际上却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历史上水患严重,从唐朝开始,世世代代的莆田人都在为治水而付出不懈努力。据地方史志记载,北宋年间,长乐女子钱四娘散尽家财,围堰筑陂,希望通过截流的方式阻挡海水倒灌,但因陂址选择不当,刚筑成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悲愤投江。后继者再建再毁,直到宋熙宁六年(1075年),侯官人李宏应诏到莆田继续筑陂,在精通水利的高僧冯智日协助下,认真总结前两次筑陂失败教训,于元丰六年(1083年)筑成了技术复杂、样式新颖、工程浩大的木兰陂,为雨季奔腾汹涌的溪水扎上了“腰带”。
木兰陂渠首枢纽由28孔泄水闸、1孔冲砂闸、123.43米的重力坝、导流堤和两岸进水闸,以及防洪堤组成。拦河闸坝形成了引蓄相宜的渠首枢纽工程体系。木兰陂一面拒海水于陂下,一面使原先时常发生洪水的溪海分流,通过其渠系工程——九十九沟灌溉莆田兴化平原,由此,兴化平原由盐碱之地变成鱼米之乡,造就了莆田的农耕文明。
木兰陂的工程结构匠心独具。闸基和挡水坝采用本地花岗岩砌筑,最大坝高7.25米。这样重力型的水工建筑,能够抵挡极高流速带来的洪水冲击。采用“筏型基础”,加长的基础有效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砌石闸墩的压力,每一闸墩下游一侧是长4.5米,断面0.6米×0.6米的石桩——“将军柱”,柱底插入基石上,并熔生铁使其与基础成为整体。闸坝基础采用木桩和抛石以保障大块砌石不发生过大沉陷。坝堤砌石之间用铁锭固结,这样的结构有效地维系了木兰陂近千年运行。
木兰陂衍生了丰厚的灌溉文化。木兰陂最初由民间自筹修建,建成后政府参与管理并负责工程建设与维修。宋代设有专官负责工程岁修经费、劳役筹措与施工监督等。明代,在经常发生用水纠纷的分水陡门设“水则关”,政府委派专人负责闸门启闭。木兰陂灌区的用水分配则由受益用水户自行组织管理。官方与民间管理的结合有效保障了灌溉用水秩序和调度。
“水利无遗,海波不兴,人受其益,将及千年。”历经后世修整,木兰陂至今仍发挥着“排、蓄、引、挡、灌”等综合水利功能,保护着木兰溪两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着灌区内几十万亩良田的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生活供水,同时,还兼有交通运输,水产养殖之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技、文化和景观价值。2014年,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1 Vol. 31 (7): 0-0 [摘要] ( 601 ) HTML (1 KB)  PDF  (0 KB)  ( 413 )
       特别关注
1 基于中长期降雨预测的北京市城区洪涝风险分析
赵小伟, 李永坤, 张岑, 张书函, 潘兴瑶, 邸苏闯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92
受城市雨岛、热岛效应影响,北京城区极端降雨持续增多,城区流域遭受河道洪水、区域内涝双重考验,防御难度极高。以杨洼闸以上北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象、水文中长期降雨预测结果,结合历史典型暴雨洪水变化规律及可能性,基于底线思维开展洪涝情景构建与模拟,量化了暴雨洪涝风险。研究结果表明: 2021年汛期降雨比气象常年同期略偏多,属正常偏旱年份,北京城区下垫面不透水面积比例大,导致降雨洪峰高度相关,因此发生极端暴雨时,城区积水频发。从最不利情景考虑,预计北关闸上洪峰将超过20年一遇,城区六环内可能出现149处积水内涝点。应加强北运河预泄、控泄及错峰调度措施,并在北京城区东部、东南部严重积水点和北部连片积水点提前布控抢险单元,研究结果可为2021年城市洪涝灾害防御提供借鉴。
2021 Vol. 31 (7): 1-6 [摘要] ( 743 ) HTML (1 KB)  PDF  (0 KB)  ( 498 )
7 城市道路降雨积水深度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宗星宇, 任秀芳, 张书函, 邸苏闯, 王振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42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发生过城市内涝。而专家学者和民众对内涝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内涝是由降雨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把积水和内涝等同。本文基于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坡度以及不同重现期降雨情况下的道路积水发展过程,阐明了地面积水深度的变化规律和积水与内涝的关系。可帮助人们对于积水内涝过程的理解,也有利于有关部门进行内涝防治工作。
2021 Vol. 31 (7): 7-11 [摘要] ( 733 ) HTML (1 KB)  PDF  (0 KB)  ( 500 )
12 北京市清河滨河道路下凹桥区积水风险评估
张岑, 邸苏闯, 龚应安, 陆玉广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48
近些年北京市城区暴雨内涝频发,清河滨河道路两侧下凹桥区遇汛期降雨极易形成积水,影响道路通行和流域防洪排涝安全。为评估清河滨河道路下凹桥区积水风险,研究了清河滨河道路17处下凹桥区积水原因,其中主要受降雨影响4处,其余13处主要受河道行洪影响;在考虑临界积水深度和下凹桥区排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划定了下凹桥区积水对应的临界雨量阈值,识别积水对应暴雨阈值超3年一遇(最大1 h降雨量42 mm)的下凹桥区8处,其余9处不足3年一遇。基于下凹桥区积水原因分析和临界雨量阈值分析成果,提出了典型下凹桥区积水防控应对措施,为城市暴雨积水防御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1 Vol. 31 (7): 12-16,30 [摘要] ( 706 ) HTML (1 KB)  PDF  (0 KB)  ( 499 )
       研究探讨
17 一种城市洪涝快速分析方法的设计与应用
雒翠, 刘业森, 刘媛媛, 穆杰, 刘训平, 冯蒙蒙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00
设计了一种综合运用城市洪涝模型、机器学习算法、案例式决策等技术的城市洪涝快速分析方法,以满足洪涝应急决策需求。首先,利用城市洪涝模型,建立以排水分区为单元的内涝方案库,其次,基于长序列历史降雨数据提取城市典型降雨时空模式。当发生强降雨事件时,第一步,对多源降雨数据进行格式同化和时空模式判别;第二步,将降雨和水情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调用水文、河道模型对水库、河道洪水过程进行计算,同时,基于排水分区尺度的降雨匹配从内涝方案库中提取各排水分区内涝结果;第三步,将水库、河道洪水实时计算结果和内涝匹配结果进行汇总,按结构化模板生成分析报告;最后,由专家确认并完善分析报告,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撑。该方法在深圳市河湾片区进行实际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2021 Vol. 31 (7): 17-22 [摘要] ( 708 ) HTML (1 KB)  PDF  (0 KB)  ( 495 )
23 基于SWMM的海绵措施对城市下垫面产汇流影响
陈伟, 裴沙沙, 姚鑫, 潘增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88
为解决城市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为理念,选取已建的海绵单元在对透水铺装材料及雨水花园旱溪降雨径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市雨洪模型,研究不同海绵措施对产汇流的影响,并采用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率定。结果表明:透水铺装路面对大、中、小型降雨的径流控制作用十分显著,透水铺装相对雨水花园旱溪的污染物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海绵示范区构建的水文水质模型,模拟了海绵工程措施对单场暴雨的洪峰流量以及总的径流量都具有较好的削减效果,出口洪峰流量减少60%以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75%,外排径流量根据不同量级暴雨削减幅度有所不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削减效果有所减弱,较强降雨能减少30%以上,一般量级降雨能削减60%以上。对于外排污染物的量,海绵改造后,研究区单场暴雨的削减率均在50%以上。
2021 Vol. 31 (7): 23-30 [摘要] ( 673 ) HTML (1 KB)  PDF  (0 KB)  ( 510 )
31 城乡接合部混合排水区湖泊排涝标准及调度研究——以武汉市后湖流域为例
殷书梅, 赵烨, 张翔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06
城镇化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水文循环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充分发挥湖泊调蓄功能是城市防洪排涝的有效措施之一。城乡接合部城排区与农排区混合分布,湖泊的防洪排涝调度相对比较单一,排水区情况复杂。以武汉市后湖流域为例,分析城乡接合部混合排水区的特点,综合考虑不同排涝标准下重新核定后湖的特征水位,绘制出后湖的常规调度图,并预测了后湖排涝调度在降低场次洪水最高水位、缩短内涝时间等方面的效益,提出了在城乡接合部的混合排水区需进一步编制调度规程,加强湖泊排涝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措施,并将湖泊纳入区域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调度,使湖泊发挥最大调蓄作用等,以期为城乡接合部排涝标准及湖泊调度的研究提供可推广的技术经验。
2021 Vol. 31 (7): 31-36 [摘要] ( 659 ) HTML (1 KB)  PDF  (0 KB)  ( 511 )
37 辽宁省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理念及计算方法
马云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43
针对辽宁省小型水库先天问题多、集水区汇流时间短、调度难、险情易发等特点,提出了抗暴雨能力理念。介绍了基于水库流域下垫面、调度方式、剩余库容的抗暴雨能力计算思路,以及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查算方法。以防御202008号台风“巴威”为例,介绍了辽宁省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计算成果,以及基于计算成果所做的重点防御部署工作。通过抗暴雨能力计算,查算出辽宁省水位不高但降雨承纳能力较小的水库,从而有效指导水库防汛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2021 Vol. 31 (7): 37-40 [摘要] ( 680 ) HTML (1 KB)  PDF  (0 KB)  ( 500 )
       水工程调度
41 基于长序列降雨资料的湖南省长潭岗水库调度研究
姚辉, 郑坛清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35
湖南省长潭岗水库自建库后,缺少水库降雨资料的整理和兴利调度的分析,特别是水库下游凤凰古城的旅游迅速发展,对水库的兴利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凤凰(二)站1996—2018年的降雨和流量资料整理和分析,结合长潭岗水库调度方案和调洪后的下游凤凰(二)站洪峰流量资料,水库在汛期严格控制汛限水位,预留相应的防洪库容,能充分发挥削峰拦洪的重要作用,保障下游古城安全,汛后拦蓄尾水兴利,更好地发挥水库综合效益。通过进一步完善水库水文监测系统、加强气象预报等科学调度的研究,增加水库的发电效益和生态旅游效益。
2021 Vol. 31 (7): 41-44 [摘要] ( 658 ) HTML (1 KB)  PDF  (0 KB)  ( 505 )
45 沅水流域梯级水库(电站)中小洪水联合调度研究
卢有麟, 郑静, 张威, 刘福东, 吉鹏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79
根据沅水流域三板溪—白市梯级水库(电站)调度中小洪水的工程需求,分析了梯级水库(电站)面临的防洪现状以及中小洪水联合调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研究并提出多种调度措施并开展技术经济比选研究确定推荐措施,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梯级水库(电站)的中小洪水联合调度方案。实测洪水的调度模拟成果表明,研究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可满足梯级水库(电站)中小洪水调度所有边界条件,为其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2021 Vol. 31 (7): 45-50 [摘要] ( 687 ) HTML (1 KB)  PDF  (0 KB)  ( 494 )
51 安徽省2020年淮河干流蓄滞洪区调度运用分析
梁富仓, 汤帅, 朱晓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81
安徽省淮河干流目前有15处国家级蓄滞洪区,2020年淮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安徽省启用了8处蓄滞洪区。介绍了2020年蓄滞洪区运用过程,阐述了发挥的效益,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改进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有关建议。
2021 Vol. 31 (7): 51-53 [摘要] ( 733 ) HTML (1 KB)  PDF  (0 KB)  ( 513 )
       工作交流
54 辽宁省汛期人员避险转移工作实践
郝林南, 缪丹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218
辽宁省自古以来饱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并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汛期人员避险转移工作任务艰巨、难度极大。从人口分布特点、气象水文特点等方面分析了辽宁省汛期人员避险转移工作难点,从预报预警、责任系统、预案演练、转移保障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做好人员转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举措,总结了近两年人员转移工作的成效。
2021 Vol. 31 (7): 54-56 [摘要] ( 656 ) HTML (1 KB)  PDF  (0 KB)  ( 519 )
57 北京市因旱人饮困难与抗旱工作现状调研
严晨菲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29
近些年北京市未出现明显旱情,山区因旱人饮困难情况成为抗旱工作重点关注内容。2018年底机构改革后,新形势下抗旱工作机构已运行近两年时间。采取现场检查、入村访谈、调研问卷、选取典型、资料统计等多种方式对北京市因旱人饮困难和抗旱工作现状开展调研,从体系职责、信息报送机制、服务组织及物资保障、抗旱工程等方面分析抗旱工作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与建议。
2021 Vol. 31 (7): 57-59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0 KB)  ( 502 )
60 《对濛洼蓄洪区群众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及其史料价值研究
张震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24
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一直是治淮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就1954年12月阜南县濛洼蓄洪区调查委员会编制的《对濛洼蓄洪区群众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展开研究和分析,通过梳理调查报告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群众对安置方案的态度及要求等内容,深度挖掘和剖析史料价值,以期为淮河行蓄洪区群众安置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2021 Vol. 31 (7): 60-63 [摘要] ( 685 ) HTML (1 KB)  PDF  (0 KB)  ( 516 )
       信息化建设
64 安徽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质量控制短板及对策
孟辉, 薛仓生, 祝延金, 朱琼, 张锦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38
随着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快速发展,其数据质量的优劣日益重要。根据安徽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雨水情数据处理机制,分析了现有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结合使用效果指出存在漏警、虚警等短板,提出使用历史最大雨强和历史最大水位变率使阈值判断做到“一站一值”从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并对今后数据质量控制模式进行了思考。
2021 Vol. 31 (7): 64-66 [摘要] ( 654 ) HTML (1 KB)  PDF  (0 KB)  ( 500 )
67 上海市防汛防台智能指挥系统汛情分析功能及应用分析
环菲菲, 王梦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06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防汛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上海市的防汛任务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有的汛情分析研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分析了原有的上海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汛情分析功能现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了新建的上海市防汛防台智能指挥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汛情分析功能以及在2020年汛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1 Vol. 31 (7): 67-70 [摘要] ( 681 ) HTML (1 KB)  PDF  (0 KB)  ( 481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