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2年 32卷 7期
刊出日期:2022-07-15

走进封面
地方行动
监测预报
要闻聚焦
特邀主编专栏
专栏导言
研究探讨
 
       要闻聚焦
0 李国英主持会商会 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6月25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会,分析研判全国汛情、旱情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李国英要求,要及时将雨情汛情旱情预报结果直达相关流域和区域防御一线,逐流域逐区域提出防范应对指导意见。前期持续强降雨的珠江流域西江要抓紧时间预泄腾库,做好新一轮洪水调控运用准备;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洪水形成快、涨势猛,中小型水库和病险水库要落实防漫坝、防垮坝应急措施;黄河流域要重点关注大汶河洪水,加强上游水库调度和堤防巡查抢险;辽河流域要特别重视水库安全和河道堤防安全,强化安全度汛各项措施。要突出加强山洪灾害防御,根据前期降雨情况滚动调整预警阈值,及时发布预警,果断组织转移避险,做到应撤必撤、应撤尽撤、应撤早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督促强降雨区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上岗到位、“三个重点环节”落实到位,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因特殊原因难以放空的要逐一落实防垮坝措施。针对旱情要完善预警信息-响应行动-责任落实全链条防控,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依规启动响应机制,落实防御责任和具体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6月28日,李国英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听取当前和主汛期汛情旱情分析预报及其防御准备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水旱灾害防御措施。李国英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抓细抓实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总量—洪峰—过程—调度、流域—干流—支流—断面、技术—料物—队伍—组织“四个链条”工作,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8日,李国英再次主持专题会商,进一步研判主汛期洪旱形势,提前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李国英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字当先、“实”字托底,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12日晚,李国英主持防汛会商,研究部署四川绵阳平武山洪泥石流救援工作。李国英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主汛期意识,机制、措施与主汛期防御要求相匹配,紧盯全链条全过程各环节。李国英要求,要全力组织救援,立即行动、连夜行动,确保不落一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持续滚动跟踪掌握人员救援情况,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要以平武山洪泥石流灾害为案例,全面复盘检视山洪灾害防御过程,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监测预报、阈值拟定、预警发布、人员转移等方面查找短板弱项;要派出专家深入现场调研,结合复盘检视出的短板弱项,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系统,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要以灾情为信号,完善值班会商和调度指挥机制,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灾情发生后及时启动相应机制,提出准确的指挥意见。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预”
2022 Vol. 32 (7): 0-0 [摘要] ( 2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2 )
0 李国英检查长江上游水库群防洪调度工作
6月30日至7月2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赴长江上游金沙江段检查水库群防洪调度工作。李国英强调,要坚持“系统、统筹、科学、安全”原则,立足流域平台,掌握流域水情,面向流域需求,精心精准精细调度运用每一座水库,充分发挥水库群联合调控洪水作用,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国英先后深入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梯级水电站,逐一调研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情况特别是水情监测、安全监控和防洪调度情况,逐河段了解防洪对象、标准、能力及需求情况。
李国英要求,充分发挥长江流域防总牵头作用,聚焦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等多目标综合调度需求,完善各方利益协调统一的联合调度协作体制机制,深化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系统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区域间、行业间不同调度需求统筹,既精准利用好每一方防洪库容,也尽可能不浪费每一方水力资源,实现防洪调度与水力发电等多维调度的系统高效耦合。
李国英强调,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是实现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的基础支撑。要加快推进数字孪生长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流域水文监测体系,实现历史数据积累、实时数据同步、未来数据预测的系统集成,着力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全面提升水库群联合调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022 Vol. 32 (7): 0-0 [摘要] ( 28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9 )
0 水利部门全力做好台风“暹芭”强降雨防范工作
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7月2日15时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7月2日晚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7月2日晚和3日上午主持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台风发展趋势和全国雨情水情汛情,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水利部维持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向有关地区发出通知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3个工作组继续在广东、广西、海南,加派1个工作组赴湖南,协助指导地方开展台风强降雨防御工作。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维持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滚动分析研判台风影响和流域防汛形势,调度西江岩滩和大藤峡、郁江西津等水库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为后续错峰做好准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商研判第3号台风“暹芭”动向及流域雨水情发展态势,指导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做好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2022 Vol. 32 (7): 0-0 [摘要] ( 2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60 )
0 黄淮海地区旱情基本解除
4月至6月中旬,受降雨偏少影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后快速发展。6月下旬以来,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旱情陆续解除,山西省旱情明显缓解,但内蒙古西部、陕西、甘肃等地旱情仍然持续或发展。
水利部6月25日16时针对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4省(自治区)旱情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7月初,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会,要求完善预警信息—响应行动—责任落实的全链条防控,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依规启动响应机制,明确防御责任和具体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刘伟平多次召开会商会或视频会,对抗旱保人饮保灌溉作出安排部署。水利部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3个工作组赴内蒙古、陕西、甘肃3省(自治区)协助指导抗旱工作;精细调度黄河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骨干水利工程,为沿河城市和灌区引水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旱区强化供水保障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022 Vol. 32 (7): 0-0 [摘要] ( 26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走进封面
0 里运河—高邮灌区——自流灌溉 鱼米之乡
里运河-高邮灌区位于淮河下游,运河之畔,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段的大型灌区,引用京杭运河水源实现自流灌溉,使得高邮万顷良田受水利之惠,成为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高邮的灌溉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此开凿邗沟,为引水灌溉提供了可能;隋唐时,淮南节度使李吉甫在高邮湖筑堤为塘,增加了万顷灌溉之田,大规模灌溉自此形成;后修建平津堰,使河湖水位能被合理调节,漕运和灌溉同时受益;宋以后,黄河夺淮,淮水南侵,诸湖合一,高邮湖盆高悬,高邮具备了里运河沿线得天独厚的自流灌溉基础;同时为避免高邮湖水漫溢,开始筑堤界水,至明弘治三年,康济河开凿完成,运河东西两堤逐步形成,实现了“河湖分离”;明清虽以“保漕”为主,但官府在运河沿线修建了石工涵洞数十处,东排既能减轻湖堤压力,亦可缓解里下河区域灌溉之忧,变水患为水利;至民国,高邮境内运河两岸建成9闸9洞及4座归海坝,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排水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骨干渠道的延伸,灌溉面积由最初的沿运几万亩,发展到最高峰的63万亩,里运河真正成为了高邮灌区的水源动脉。
里运河-高邮灌区是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调控河流湖泊的系统工程典范工程。首先是治水理念。修筑堤堰调节运河水位,形成“防不足,泄有余”的治水理念;修建完善里运河东西两堤,使运河与湖泊分离,不仅避免了船行湖中的风浪之险,还使高邮湖成为调节漕运与灌溉的水柜。其次是工程布局。形成湖、河、潭三大蓄水载体,利用水闸、水洞、水关、水坝四类灌溉调水通道,通过干支斗渠3级配水网络,形成完善的灌溉用水体系;再次是建造工艺。闸、坝主体为条石结构,密集杉木桩做基础,周边为三合土。条石之间用石灰糯米汁灌注,并用铁锭连接。坝面成流线型溢流面,历经数百年洪水考验仍保存完好,耳闸仍在发挥灌溉作用。第四是水文观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在高邮御码头设置了“水则”,连续性进行水位观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早期系统性水位监测活动,也是淮河流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文站。第五是治水成效。实现两大动态平衡,即调节旱涝的水位平衡、兼顾漕运和灌溉的功能平衡。
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高邮灌区灌排工程体系更加完善,灌溉保证率大幅提高。在工程完备的基础上,开发了智慧灌区平台,执行“集水期灌”灌溉制度,在各级引水闸设置二维码,将渠道供水时间等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实现了“农民用水早知道”。2021年,“里运河-高邮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2 Vol. 32 (7): 0-0 [摘要] ( 44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专栏导言
0 特邀主编专栏·数字孪生流域与防洪“四预”技术
构建具有“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是实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孪生流域旨在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是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实现防洪“四预”的核心和关键。数字孪生流域是一个新的概念和领域,目前水利部在大江大河重点河段、主要支流及重要水利工程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以期在流域防洪等方面率先实现“四预”应用突破。
近年来,我国在防洪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构建了水文监测、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水工程调度、洪灾评估等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对照数字孪生流域与防洪“四预”新要求,现有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系统数据底板覆盖广度及深度不足,“算据”仍有待夯实;智慧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更新重构困难,普适性不强,“算法”仍有待改进;系统信息基础设施仍不完备,模型计算及业务应用云端化程度低,“算力”仍有待提升。现有成果尚无法有效支撑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亟须在数据底板、模型库、知识库及智慧化应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提供支撑。
为助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促进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本期设置了“数字孪生流域与防洪‘四预’技术”专栏,旨在为数字孪生流域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本专栏重点针对数字孪生流域中水利专业模型、智能模型、可视化模型、仿真引擎以及水利知识图谱等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期望能够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2022 Vol. 32 (7): 0-0 [摘要] ( 3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特邀主编专栏
1 粤港澳大湾区防洪(潮)对策研究
陈文龙, 袁菲, 张印, 刘培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165
在系统梳理粤港澳大湾区防洪(潮)现状基础上,指出流域上游洪水归槽、珠江三角洲河道显著下切、海平面上升与台风暴潮频发等新水沙情势下,大湾区防洪设计水文地形条件均发生较大变化,防洪能力亟待重新评估。与此同时,大湾区防洪工作面临防洪标准仍需提升、极端洪水概率增加及超标准洪水应对手段不足的形势。针对目前大湾区防洪体系存在的短板,提出流域与湾区防洪体系协同、流域水库挖潜及水库群智慧调度、湾区防洪体系整体安全评估、加快临时蓄滞洪区启用研究、推进重要节点控导工程建设、加强海堤生态化改造及制定大湾区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的应对策略。
2022 Vol. 32 (7): 1-4 [摘要] ( 40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1 )
5 城市洪涝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与应用:以福州市为例
叶陈雷, 徐宗学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160
针对城市日益严峻的暴雨洪涝问题,提出构建面向城市的数字孪生系统,集“实时感知-仿真模拟-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于一体,实现对城市全域“降水-径流-管网-河网-地表-闸泵”全要素实时动态监测和模拟。以水文水动力学模型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尺度防洪排涝数字孪生治理体系。以福州为例,介绍城市洪涝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块组成以及其在防洪排涝中的作用。
2022 Vol. 32 (7): 5-11,29 [摘要] ( 5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05 )
12 西枝江流域数字孪生与防洪“四预”体系建设与探讨
宋利祥, 张炜, 田兆伟, 胡晓张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164
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施路径之一,其核心与关键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本文对标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要求,对西枝江流域智慧防洪体系成果——“西枝江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系统”从数据底板、模型平台、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总体而言,系统成果为数字孪生西枝江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中小流域智慧防洪体系建设提供先行经验与有益参考。
2022 Vol. 32 (7): 12-18 [摘要] ( 5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19 小流域数字孪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大塘引涌为例
庞家锋, 林凯荣, 郑炎辉, 夏威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168
数字孪生流域是在三维地理信息数字底板基础上,耦合水文、水动力等专业模型,结合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流域自然要素与管理业务之间的响应关系,实现流域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流域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珠江三角洲流域水网密布,通过数字孪生小流域快速构建技术,能有效推动大流域数字孪生建设步伐。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大塘引涌为例,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快速构建小流域三维实景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三维实景发布,结合视频水位流量监测,集成基于机器学习的小流域短历时水文预报模型,实现了区域水情监测、预报及预演,为数字孪生小流域构建及“四预”应用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
2022 Vol. 32 (7): 19-23 [摘要] ( 520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24 数字孪生珠江防洪“四预”先行先试建设思路
范光伟, 王高丹, 侯贵兵, 罗朝林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167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是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珠江水利委员会在西江干流重点河段开展数字孪生珠江先行先试工作,探索数字孪生珠江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路径:构建西江流域L2级数据底板,实现流域物理要素的数字化映射;建立模型评价服务,赋能流域防洪调度智慧化模拟和精准化决策;利用西江流域防洪知识库和调度规则库,构建西江防洪知识图谱;探索构建数字孪生珠江全要素多尺度的洪水预演数字化场景,提高流域防洪管理和工程调度水平,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
2022 Vol. 32 (7): 24-29 [摘要] ( 458 )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研究探讨
30 山洪灾害防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魏永强, 盛东, 董林垚, 谭军, 邱佩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2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水文事件增加,造成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山洪灾害防治经过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实践、灾害事件复盘调研等,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工程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从山洪灾害成灾机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山洪灾害风险管理3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分析了变化环境下山洪灾害防治的实际需求,提出山洪灾害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模式构建和应用示范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中的应用,构建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新型山洪灾害防治范式。
2022 Vol. 32 (7): 30-35 [摘要] ( 65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36 区域旱情实时评估方法研究
陈胜, 臧文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29
干旱灾害是我国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及时准确的旱情评估有利于及时做好抗旱准备,减少和避免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但干旱作为一种复杂的现象,仅仅使用旱情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旱情的严重程度,旱情评估难度大。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SMAPI(Soil Moisture Normally Percentage Index)干旱指标,使用逐日滑动统计方法实现干旱等级的实时评估,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对不同土地利用的受旱面积进行统计,并利用面积图法分析不同干旱等级的持续时间,形成综合考虑干旱指标、土地利用和干旱持续时间的旱情实时评估方法。通过在研究区域的旱情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旱情实时评估的结果与历史旱情量化结果基本一致,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的实际旱情。
2022 Vol. 32 (7): 36-40,76 [摘要] ( 3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4 )
41 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简谈——以汨罗江平江段洪水淹没分析与制图为例
李昌志, 何益平, 刘校林, 张晓蕾, 黄成宇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87
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是全国水旱灾害普查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为此编制了专门的技术要求。以汨罗江为例,结合技术要求内容,介绍了汨罗江平江段洪水淹没分析与制图在资料整理、洪水分析、图件绘制以及成果整理与对接方面的处理方法与过程。结果表明,河道地形数据非常关键,获取系统的河道地形资料时要充分运用已有基础、公开免费数据和技术手段,同时要注重检查与修正;洪水分析方法应该根据资料情况和技术力量确定;成果中的空间数据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坐标系和投影系要求处理,跨行政界河流需要提前考虑流域级的对接问题,确保成果顺利汇总。
2022 Vol. 32 (7): 41-48 [摘要] ( 399 ) HTML (1 KB)  PDF  (0 KB)  ( 201 )
49 江西省10km2及以上河流普查成果分析与评价
韦丽, 何力, 吴智, 袁美龄, 余菁, 王欢, 虞美秀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231
河流作为陆地水文循环的载体,其分布及结构等特征对区域水资源论证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河流普查可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介绍了江西省10 km2以上河流普查的意义、目的和内容及普查方法,从河流数量、分布、自然特征及河流水文特征等多方面对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并论述了普查成果与历史资料的差异及原因,本次河流普查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所取得的普查成果更为合理可靠。
2022 Vol. 32 (7): 49-53 [摘要] ( 3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54 安徽绩溪县扬之河城区段防汛特征水位分析
汪仁杰, 吴怡婷, 曹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252
从调查扬之河流域历史洪水,综合区域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结合历史洪水和“2020.7.7”洪水调查评价,对扬之河绩溪水文站防汛特征水位确定提出建议,评价分析成果可作为绩溪水文站防汛特征水位确定和区域防汛减灾工作部署提供参考,为绩溪县县城防汛抢修抗洪提供决策。
2022 Vol. 32 (7): 54-57 [摘要] ( 3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9 )
58 淮河入江水道新民滩控制线行洪能力变化分析
钱睿智, 王永东, 薛军, 孙梦醒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234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流域的主要行洪通道,承泄淮河上游70%以上的洪水入长江,新民滩控制线作为淮河入江水道的咽喉部分,其行洪能力关系到整个淮河流域的泄洪能力及防洪安全。通过对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的新民滩控制断面实测水位、流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切滩整治工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新民滩控制线的行洪能力,恢复了入江水道设计行洪流量,有效保证大洪水安全过境。
2022 Vol. 32 (7): 58-60,65 [摘要] ( 36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61 淮河流域颍河“2021.7.20”暴雨洪水特性及防洪调度启示
陈晓成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53
2021年7月17-23日颍河上游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颍河及支流多条河流出现超保证水位大洪水,部分站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本次暴雨洪水特性,总结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综合防洪调度抗御暴雨洪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扎实做好汛前准备、优化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平台、增强跨省联调联控等建议,为进一步优化颍河水系防洪调度提供参考。
2022 Vol. 32 (7): 61-65 [摘要] ( 458 ) HTML (1 KB)  PDF  (0 KB)  ( 206 )
       监测预报
66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风暴潮特征分析及预测——以深圳赤湾站和南澳站为例
刘媛媛, 刘业森, 张丽, 力梅, 穆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13
我国沿海城市经常遭受台风的影响,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如果遭遇风暴潮高潮位,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台风到来之前,对风暴潮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合理地调度工程,对降低沿海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风暴潮增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赤湾站和南澳站分别建立了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处于不同位置的潮位站,风暴潮位影响因素及前时序n各不相同,利用前3 h潮位和风速预测南澳站的风暴潮位,误差最小,而赤湾站则是利用前6 h的潮位和风速预测,误差最小。
2022 Vol. 32 (7): 66-71 [摘要] ( 4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99 )
72 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在横锦水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赵丽平, 邢西刚, 宋君, 姜晓明, 王刚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75
横锦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洪水预报对于确保水库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利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构建了横锦水库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并分别进行了日模(8 a日尺度资料)与次洪(25场洪水资料)过程模拟。应用结果表明:无论率定期还是检验期,次洪径流深相对误差和洪峰相对误差最大值皆在20%以内,确定性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34和0.838,峰现时差皆在2 h以内,25场洪水的合格率为100%。水库流域无可靠的实测流量过程,预报方案精度评定只考虑合格率,确定性系数仅供参考,故预报方案精度为甲等。构建的预报方案精度较高、合理可行,可为横锦水库流域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2 Vol. 32 (7): 72-76 [摘要] ( 391 ) HTML (1 KB)  PDF  (0 KB)  ( 203 )
       地方行动
77 统筹兼顾 多措并举 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徐卫明, 胡彧, 李小强
2022年入汛以来,江西省共发生21次降雨过程,强降雨过程6次,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超历史记录洪水过程。面对暴雨洪水,江西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扛起防汛天职,按照水利部、长江委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足“预”的准备、做实“防”的行动,高效应对,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了灾害损失。
2022 Vol. 32 (7): 77-78 [摘要] ( 3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09 )
79 超前谋划 周密部署 全面落实各项防凌措施
候松岩, 郭友文
5月6日23时,黑龙江干流塔河县开库康江段开江。至此,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均已全线开江。开江期间,除局部江段发生流凌卡塞水位上涨幅度较大外,未发生大的凌汛灾害。黑龙江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防凌工作安排部署,超前谋划,周密准备,确保了全省江河开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22 Vol. 32 (7): 79-80 [摘要] ( 3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16 )
81 强化预警 科学调度 充分发挥防御流域性洪水关键作用
黄华爱, 向渭旭
6月以来,广西接连遭受3次强降雨洪水影响,西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面对流域性较大洪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西水利厅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水利部安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举全系统之力,履职尽责,牵头组织气象、水文部门报送重大汛情信息,科学实施防洪调度充分发挥水工程防洪减灾效益,确保了水库水电站和重要江河堤防安全度汛,实现了山洪灾害人员零死亡,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2022 Vol. 32 (7): 81-82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0 KB)  ( 214 )
83 主动担当 细化举措 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
仇建新, 刘燕龙, 潘洋洋
2022年以来,湖南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关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和“睡不着觉”的警觉,坚决扛起防汛抗旱天职,坚持以防为主,关口前移,全面压紧压实防御责任,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风险防御底线,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2022 Vol. 32 (7): 83-84 [摘要] ( 3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07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