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上,矗立着一座巍峨庞然的大坝——溪洛渡水电站。与三峡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相比,它并非尽人皆知,但是,它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已投产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点,是西南水电开发的典范工程。它地下迷宫般的隧洞和出类拔萃的智能化建设管理系统,让它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独树一帜。
溪洛渡水电站于2003年8月开始筹建,2007年11月完成大江截流,2013年5月水库开始下闸蓄水、同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2014年6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2015年10月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工。
与一般直线形大坝不同,溪洛渡工程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呈弧形,坝顶弧长足足有698米,高285.5米,它巧妙地运用弧形的张力,将水压分别传递给了两侧庞大的山体,靠两岸山体来支撑巨大的水压。为了在峡谷中施工,两岸的山体中开凿出大量的交通、施工隧道,并开凿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电站洞室群,以及最长的泄洪洞和导流洞,所以溪洛渡水电工程又被称为是“隧洞工程”,这是世界水电工程所罕见的。窄河谷、高拱坝、巨泄量、多机组、大洞群、高抗震,溪洛渡工程多项关键技术超出世界已有经验,综合技术难度居世界最高水平。
一提起大坝,人们最先的反应就是一座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庞然大物。但是溪洛渡工程不仅拥有钢筋铁骨的坝身,而且首创了大坝智能化建设管理系统平台,可以第一时间自动获取资料,展开跟踪反演分析,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指导大坝的现场施工。溪洛渡工程开启了数字工程的先河,并藉此获得有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菲迪克2016年工程项目杰出奖”。
溪洛渡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拦沙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功能,水库总库容126.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通过合理调度,可使川渝河段沿岸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标准显著提高;配合三峡工程联合防洪,可减少长江中下游遇大洪水时的超额洪量,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以来,共减少向下游输沙近5亿吨,占同期来沙量的90%以上,有效减少了三峡水库库尾重庆港的泥沙淤积,为三峡水库的长期使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保驾护航。
溪洛渡水电站不仅代表了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的最高水准,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水利建设强劲的创新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