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特邀主编专栏·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应对[J]. 中国防汛抗旱, 2022, 32(10).
    引用本文: 特邀主编专栏·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应对[J]. 中国防汛抗旱, 2022, 32(10).

    特邀主编专栏·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应对

    • 摘要: 干旱灾害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相较于洪水、飓风等灾害,干旱灾害的孕发过程要缓慢得多,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数个季节,容易被人忽视,一旦成灾,其波及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口较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易发干旱的国家,且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干旱灾害呈现出频发、重发的趋势。
      2022年,全球多地尤其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创下高温干旱记录,影响从农业粮食生产延伸至城市供水、生态环境、航运、能源、森林防火等诸多方面。在我国,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的长江流域遭遇1961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9月,长江沿线省市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降水较多年平均显著偏少,主要干、支流部分河段及湖泊提前进入枯季流量。入秋之后,长江流域高温天气有所缓解,但秋冬少雨的季节性特征难以弥补流域内水分严重亏缺的现状,旱情仍将持续,对长江流域城市、农业及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面临一定的挑战。实际上,长江流域主汛期遇上干旱这个问题并不罕见,长江流域是我国典型的伏旱区,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干旱出现。仅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数次夏旱、伏旱,其中比较典型的有2006年、2013年、2019年等。将今年的干旱与上述3场干旱进行对比,表明本次干旱呈现出大范围与长历时叠加的特点。一方面,本次干旱发生的空间范围更大,覆盖了整个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涉及干支流,较为少见;另一方面,此次大范围干旱自6月中旬开始出现,不同于以往多在“七下八上”开始出现干旱,未来可能将继续蔓延。
      鉴于此,本专栏特别刊出5篇干旱灾害相关的文章,分别从变化环境下我国干旱灾害演变趋势、我国因旱饮水困难等级划分标准、2022年长江流域夏伏旱监测评估、长江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特征、蚌埠闸蓄水位抬高对抗旱减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期待这些研究对广大读者朋友能够产生良好的启示作用,为我国及长江流域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