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苏北灌溉总渠——导淮入海 泽被苏北[J]. 中国防汛抗旱, 2020, 30(5).
    引用本文: 苏北灌溉总渠——导淮入海 泽被苏北[J]. 中国防汛抗旱, 2020, 30(5).

    苏北灌溉总渠——导淮入海 泽被苏北

    • 摘要: 12世纪前,淮河曾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12世纪,黄河频繁泛滥,干流夺淮入海长达700余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又回归北流,但黄河携带的泥沙已将千里长淮下游河道抬高,淮河丧失了入海排泄的通道。每逢汛期,淮河来水入海困难,在洪泽湖及里下河一带滞蓄、泛滥,水旱灾害频仍。因此,疏浚淮河入海通道、根治淮河水患是淮河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整治淮河,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都呼吁过导淮;清末张謇还组织实地勘察淮河,制定导淮计划,奔波20多年;孙中山不止一次地筹划过导淮计划,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但那时的中国,导淮只能是梦想。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导部署下,苏北灌溉总渠应运而生。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全面开工。130万劳动大军奋战85天,完成了整个工程7326万立方米土方任务,于1952年4月底开辟了一条全长168千米的灌溉总渠,在黄河夺淮700多年后,给淮河新添了一条人工入海水道。
      苏北灌溉总渠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北部,西起洪泽湖畔高良涧闸,东至黄海之滨扁担港,设计行洪能力800立方米/秒。数十年来,苏北灌溉总渠对于苏北地区的社会民生影响深远。除去泄洪功能以外,苏北灌溉总渠的设计可以引洪泽湖水灌溉里下河平原和渠北地区的360多万亩农田,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以来,累计引排水4520亿立方米。俗称“锅底”的里下河地区摆脱了旱涝的困扰,重新成为了富足的鱼米之乡。
      2019年,苏北干旱少雨,江苏省淮河流域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偏少5成以上,受上游来水偏枯和农业用水等影响,苏北地区出现罕见60年一遇气象干旱。1月,苏北灌溉总渠以50立方米/秒补充区间用水。2月,苏北灌溉总渠结合小水电生产满足区间用水需求。2月下旬至5月中旬,苏北灌溉总渠配合做好南水北调东线2018—2019年度第二阶段向山东调水运行。5月16日起向洪泽湖补水,全力保障苏北水稻栽插等夏季高峰用水。特别是7月下旬及8月、9月洪泽湖水位降落到死水位以下,苏北灌溉总渠各级泵站高负荷抽水运行补水。2019年,苏北灌溉总渠各级泵站累计抽水50.4亿立方米,为苏北抗旱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0载光阴岁月,周恩来总理力主开挖的苏北灌溉总渠经历了淮河流域多次大水的严峻考验,为淮河安全和苏北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工程效益。如今的苏北灌溉总渠及其雄伟的配套工程,已经成为淮河生态带、江淮经济带靓丽的风景线。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