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别山麓,东淠水河上,一座大坝横跨在两岸之间,坝体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淮河水患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水库。
1950年,淮河再暴发流域性水灾,损失惨重。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党中央,政务院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首先在淮河支流淠河东源建造佛子岭水库。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既没有任何修建大型水库的经验,也没有先进的器械,又面临着西方的技术封锁,困难重重。1951年10月,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水利专家汪胡桢担任总指挥。他同大批专家、技术人员攻坚克难,解决了连拱坝设计的一个个难题。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黄万里、张光斗、须恺、谷德振等国内顶尖的水利水电专家都曾到佛子岭勘察并参加技术论证。1952年1月,新中国第一代水电大军开赴佛子岭,以撼天震地之壮举,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建成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巨大声誉。这里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水利建设人才,为振兴祖国的水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亲切地称这里为“佛子岭大学”。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大坝长510米,由20个垛21个拱组成,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840平方公里,总库容5亿立方米。建库65年来,佛子岭水库与上游的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累计拦截大小洪水230余次,年均拦蓄1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达2次以上。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灌溉面积达660万亩,同时承担向安徽省合肥市等中心城市供水的重任,每年输水约1.5亿立方米,为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佛子岭电站的建成,为皖西提供了绿色环保的电力能源。佛子岭水库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四大效益十分突出,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7月,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佛子岭水库流域普降特大暴雨,截至8月1日,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达1300毫米,全流域总来水量达19.46亿立方米,接近同期多年平均值的3倍。其间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水库群最大蓄滞洪水达6.35亿立方米,综合削峰率达52%、错峰时间达26小时,水库群的拦洪削峰、错峰、蓄水保水等防洪和兴利调节作用明显。
2020年是治淮70周年。70年来,治淮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精彩华章,淮河流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佛子岭水库为淮河安澜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佛子岭水库也必将在淮河防汛抗旱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