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2年 32卷 2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走进封面
要闻聚焦
回眸2021·防汛抗旱
数字流域建设
2021灾害调研
研究探讨
 
       要闻聚焦
0 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月6-7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批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部领导周学文、陆桂华、魏山忠、王新哲、刘伟平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202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心怀“国之大者”,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全面深入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以赴打赢抗击严重水旱灾害硬仗,有效应对部分流域历史罕见雨情汛情旱情,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供水安全;扎实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领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一批民生水利问题。一年来,各级水利部门着眼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持续加大水资源节约和管理力度,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提升水利行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有力步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看,要更加自觉地走好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看,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守住水利安全底线。从极端天气变化风险看,要主动适应和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下水旱灾害的新特点新规律,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风险。从防汛查漏补缺找出的问题看,要统筹体制机制法治、统筹规划工程技术、统筹目标任务责任、统筹近期中期长期,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切实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会议强调,2022年要扎实有效做好10项重点工作。一要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优化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强化工程调度运用管理,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提升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水平。二要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村供水安全。加快农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三要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提高河道泄洪及堤防防御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蓄滞洪区功能。四要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国家水网建设,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五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强河湖保护治理,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六要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数字化场景,开展智慧化模拟,建设水利智能业务应用系统。七要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和交易制度,严格水资源保护监管措施,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八要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推动河湖长制有能有效,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水利法治体系。九要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抓好水利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水利科技基础支撑,推动水利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十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强化政治引领,抓实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3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61 )
0 水利部表彰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经中央批准,水利部授予99个单位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集体和200名个人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月27日,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表彰会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部领导田学斌、陆桂华、魏山忠、王新哲、刘伟平出席会议。
会议宣读了《水利部关于表彰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为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6个先进集体代表和5名先进个人代表作事迹报告。
李国英指出,2021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干旱灾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水利部门和广大水利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抗旱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奋力投入大战大考,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取得水旱灾害防御的全面胜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庄严使命。
李国英强调,波澜壮阔的水旱灾害防御斗争,凝结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评判防汛抗洪成效的根本标准;必须坚持遵循洪水发生和演进规律,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安排防汛保安各项措施;必须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穿水旱灾害防御全过程;必须坚持以系统、统筹、科学、安全为原则,调度运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洪精神,铸就水旱灾害防御的强大合力。
李国英强调,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的准备。当前,尤其要毫不松懈抓好黄河防凌和珠江流域抗旱工作,确保最不利情势下打赢防凌抗旱硬仗。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66 )
0 水利部会商部署元旦春节期间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
2021年12月31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抗旱专题会商,视频连线广东、福建省政府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及东深供水、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广东珠海、汕尾、东莞、福建漳州等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析研判珠江流域及福建省旱情形势,安排部署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抗旱保供水工作。李国英强调,旱情就是命令,要以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目标,全力做好各项抗旱工作。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2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59 )
0 水利部会商部署黄河防凌工作
1月17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视频连线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分析研判黄河凌汛形势,安排部署防凌工作。李国英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锚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的目标,从思想、组织、技术、队伍、物资等各方面扎实做好各项防凌准备工作,为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贡献水利力量。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29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0 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部务会议
1月25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部务会议,研究部署黄河防凌、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李国英强调,当前乃至今年一季度,坚守水安全底线的主要任务呈南北两线分布,北线是黄河防凌,南线是珠江流域抗旱。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前谋划,完善预案,落实责任,科学应对,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为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作出水利贡献。
会议强调,要锚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的目标,毫不松懈强化黄河防凌工作。要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密切监测凌情动态,精准研判天气、水情、冰情、河情、工情,以开河模式、开河时机、开河位置等关键要素为重点,滚动预报预警,迭代预演进程,有针对性地完善防范预案。要优化防凌调度,科学调度刘家峡、万家寨、海勃湾等水利工程,严格落实分凌区应急分凌措施,精准分凌时机、精准分凌水量。要加强巡查值守,逐段落实巡堤查险责任人,及时清除行凌障碍,加强河道控导工程、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和易出现冰坝河段巡查防守,预置抢险力量、料物、设备,做到抢早抢小,防患于未然。
会议指出,当前珠江流域特别是韩江、东江流域旱情形势严峻,珠江三角洲极有可能发生冬春连旱、旱上加咸(潮)。要锚定“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目标,抓紧抓细抓实珠江流域抗旱工作。要结合珠江流域雨情、水情、咸(潮)情发生发展规律,筑牢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预演不同调度方案的目标节点流量、压咸(潮)效果、取引水时机,动态调整优化水资源调度方案,实施好韩江、东江、西江、北江流域应急补水调度,确保下游压咸(潮)、保供水目标流量。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细化实化供水保障底线预案,严格落实流域、区域抗旱责任,确保最不利情势下打赢珠江流域抗旱硬仗。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65 )
0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并派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持专题会议部署,深入河南灾区考察,要求抓实防汛救灾措施,加快恢复重建,严肃认真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等各有关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有效开展。
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和河南省政府参加,分设综合协调、监测预报、应急处置、交通运输、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部委牵头,并邀请气象、水利、市政、交通、地质、应急、法律等领域的院士和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全程参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部门指导开展相关工作。
调查组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这场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当地历史记录、远超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的实际,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勘查、调阅资料、走访座谈、受理信访举报、问询谈话、调查取证、分析计算、专家论证等方式,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经过全面深入调查,查明了郑州市和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履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查明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事件和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迟报瞒报问题,并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4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3 )
       走进封面
0 白沙溪三十六堰——千年瑰宝 历久弥新
白沙溪发源于浙江遂昌、武义交界的狮子岩,流入金华境内后,汇集银坑溪、半溪等几十条大小支流,汇入婺江,全长65公里。三十六堰,从最上游的沙畈堰到白沙溪注入婺江交汇口附近的中济堰,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是以引水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蓄水、水力加工等功能的堰坝群。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隐退,率领部将36人到辅苍(今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了解到此地土壤肥沃但旱涝频发,遂勘察地形,在当地修筑白沙堰,引水灌溉。从此,拉开了白沙溪三十六堰建设的帷幕。“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这是南宋名相王淮在游览白沙溪后所作的《白沙溪遗兴》。诗作对白沙溪的灌溉功能大为赞赏,正是因为修筑了三十六座堰坝,极大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两岸一度水碓林立,水磨坊遍布,至此,浙中地区成为重要粮仓。
三十六堰修筑过程中,古人针对溪水落差大、水流急、深潭多的特点,摸索出了“以潭筑堰蓄水,开渎引水灌田”的方式,形成了潭、堰、塘、井、泉相结合的用水体系,极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用现代水利学理论分析,以潭筑堰,不仅可以提高堰坝的蓄水和引水能力,还可以减轻水流对堰坝的冲击。千百年来,白沙溪堰群在初建及历代岁修、重建过程中,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以松木打桩、篾笼装沙石等方式砌筑。低矮的堰坝形态,配合梯级堰群的建设方式,极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程风险,体现了古人科学的治水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白沙溪堰群还有一套完整的堰坝管理制度。官府制定堰帖,明确各堰水权和工程岁修责任,指导三十六堰的协同管理,保证干旱时期上下游各堰的公平用水。清代的《万坛堰帖》中,清晰绘制了三十六堰的布局地形图,还记录了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当地政府调解村民用水纠纷,合理分配三十六堰运作的协议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金兰水库和沙畈水库建成后,淹没了三十六堰中的7座堰坝。金华各级政府又相继在白沙溪流域兴建88座小型水库,改造5座堰坝,使之形成中小水库相连,库、堰、渠、渎相接的“长藤结瓜”式的自流灌溉网络。自此,受益农田从原先的12万亩扩大到27.8万亩,灌区范围包括2个县20个乡(镇)。
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现存最早的拦水筑堰引水灌田的水利工程,也是当时国内罕见的长梯级引水工程,向人们展示了1900年前中华民族在水利工程技术上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对当代水利工程管理具有多方面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2020年,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2 Vol. 32 (2): 0-0 [摘要] ( 36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7 )
       回眸2021·防汛抗旱
1 2021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24
2021年,我国北方降雨多,汛情发生早、时间长,灾害损失重,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黄河、海河发生罕见秋汛。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统筹协调和防范应对,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抓实抓细防洪排涝、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介绍了2021年我国雨情、汛情、灾情及其特点,总结了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2022 Vol. 32 (2): 1-4 [摘要] ( 596 ) HTML (1 KB)  PDF  (0 KB)  ( 234 )
5 2021年全国防台风工作回顾
康斌, 向纯怡, 许亮亮, 李雪松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25
2021年,共有10个台风影响我国,其中5个登陆,台风较常年总体上强度偏弱、影响较小、损失较轻,是2011年以来生成数量和登陆数量均最少的一年。分析了2021年的风情、雨情、灾情及特点,总结了年度防台风所采取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隐患排查、研判风险、避险转移、科普宣传等工作情况及各地防台风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2 Vol. 32 (2): 5-9 [摘要] ( 4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回眸2021·防汛抗旱
10 2021年汛期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石帅, 李威, 赵珊珊, 艾婉秀, 尹宜舟, 翟建青, 周星妍, 赵俊虎, 孙林海, 曾红玲, 赵琳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9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1年汛期(4月1日至10月16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旱涝并重,且气候异常特征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降水“北多南少”,暴雨过程多,强度强、极端性显著;二是高温日数多、南方地区“秋老虎”明显;三是登陆台风数量少,出现了1949年以来在我国陆地滞留时间最长的台风;四是南北方气象干旱并发,阶段性区域性明显。分析还显示,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持续异常活跃,对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偏北有重要作用。由此共同导致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强盛,并随着副热带高压北上,为北方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在我国北方地区频频交汇,导致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多。
2022 Vol. 32 (2): 10-15,35 [摘要] ( 703 ) HTML (1 KB)  PDF  (0 KB)  ( 234 )
       数字流域建设
16 数字孪生长江建设关键技术与试点初探
黄艳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94
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孪生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制造业、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创新发展。然而,受限于水系统的随机性和复杂性,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中发展相对缓慢,仅在防洪减灾方面得到一定应用,与全面感知和映射物理流域并实现流域全要素全过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的智慧水利发展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体现在缺乏多源数据融合及应用技术、模型精度有待提升,以及欠缺及时映射物理世界改变的模型和系统迭代技术等,亟须系统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探讨了流域数字孪生的概念与意义,梳理了现阶段流域数字孪生发展需求,以防洪应用为例,探索了数据底座建设、模型库建设、智能应用建设,以及敏捷响应配置平台技术等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知识图谱的调度规则库建设技术,以及将应用拓展至水资源管理等长江流域管理现实需求,提出了长江流域三峡库区、汉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行蓄洪空间试点数字孪生技术建设技术方案,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数字孪生流域技术提供借鉴。
2022 Vol. 32 (2): 16-26 [摘要] ( 8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27 关于建设数字孪生黄河的思考
李文学, 寇怀忠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76
智慧水利建设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最显著标志之一,而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则是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大需求和重要实践。阐述了数字孪生黄河的内涵,分析了“数字黄河”与数字孪生黄河的关系;同时,明确了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原则和发展目标。按照智慧水利建设的总要求,提出了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实施的具体途径,阐述了包括业务应用、数字孪生黄河平台、物联智能感知、采集传输等在内的主要建设任务;最后,提出了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四项主要保障措施。
2022 Vol. 32 (2): 27-31 [摘要] ( 516 ) HTML (1 KB)  PDF  (0 KB)  ( 242 )
32 淮河流域防洪“四预”试点和演练
陈月华, 林少喆, 赵梦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36
为落实水利部关于推进智慧水利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先行先试的要求,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流域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试点工作,并进行了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演练,在创建数字流域、构建智慧防洪决策体系及洪水三维演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为提升流域防洪智慧化水平做出了探索。
2022 Vol. 32 (2): 32-35 [摘要] ( 506 ) HTML (1 KB)  PDF  (0 KB)  ( 232 )
36 数字孪生珠江流域建设初探
甘郝新, 吴皓楠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40
结合水利部关于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有关要求,梳理了数字珠江工作现状和系统建设情况,围绕数据平台、模型平台、知识平台等核心任务及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的要求,分析了流域水利网信存在问题和主要差距,提出了数字孪生珠江建设的实施路径,并介绍了相关项目的试点情况和成效。
2022 Vol. 32 (2): 36-39 [摘要] ( 465 ) HTML (1 KB)  PDF  (0 KB)  ( 228 )
40 松辽流域智慧水利建设方案初探
廖晓玉, 高远, 金思凡, 刘媛媛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39
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及区域发展大背景下,智慧水利建设越来越成为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依托重点工程松辽流域已初步建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业务应用和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但仍存在监测感知能力不完善、基础环境支撑不足、资源整合共享困难、应用系统管理分散等诸多问题,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大力推进松辽流域智慧水利建设是一项必要且紧迫的工作。在总结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松辽流域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与重点任务进行阐述,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考,可为推进流域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022 Vol. 32 (2): 40-43,53 [摘要] ( 416 ) HTML (1 KB)  PDF  (0 KB)  ( 228 )
       研究探讨
44 基于常规矩与线性矩的IWHR暴雨洪水频率分析计算软件研发与应用
赵丽平, 邢西刚, 王刚, 姜晓明, 周艳先, 陈胜, 康亚静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71
针对目前较为系统的暴雨洪水频率分析计算软件开发较少,研发了基于常规矩与线性矩的IWHR暴雨洪水频率分析计算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连续数据资料序列和不连续资料序列的人工配线和自动配线,其中自动配线包括常规矩法和线性矩法配线方案。对该软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矩法与线性矩法实际应用检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矩法可进行更准确、可靠的参数估计,很好地解决了常规矩参数估算方法计算结果偏小的问题,可为工程设计、工程规模确定等提供科学支撑与依据。
2022 Vol. 32 (2): 44-48 [摘要] ( 38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4 )
49 暴雨特征信息的时空尺度及重现期的探讨
唐明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245
郑州“2021.7.20”暴雨发生后,暴雨特征信息描述成为网络热点,各种观点引起公众诸多误解。从暴雨特征信息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极端暴雨重现期等方面梳理信息传播中的网络乱象;从暴雨特征时空要素的规范性、暴雨原始监测数据与特征信息的共享程度、暴雨重现期的科学性等角度探讨乱象发生的原因。主要结论包括:及时、规范、精准的信息发布是应对不实信息传播的最好方式;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应当正视暴雨特征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工作基础,优化协作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2022 Vol. 32 (2): 49-53 [摘要] ( 3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3 )
       2021灾害调研
54 湖北省随县柳林镇“2021.8.12”洪灾调研与思考
徐少军, 江炎生, 江浩, 李秋菊, 谢齐, 刘懿, 周俊, 汪峰, 孟令胜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21
2021年8月12日2-9时,湖北随州市随县南部山区柳林、洪山、均川、环潭、三里岗等地发生短时极端强降雨过程,其中柳林镇是此轮极端强降雨中心,累计过程点最大降雨量503 mm,因暴雨致灾造成了柳林镇镇区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在深入一线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剖析洪灾成因,并提出应对建议,旨在为更有效地应对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2022 Vol. 32 (2): 54-58 [摘要] ( 736 ) HTML (1 KB)  PDF  (0 KB)  ( 240 )
59 安徽省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及启示
刘超, 杨玉喜, 虞邦义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298
2021年入汛后,受强降雨影响,安徽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多次发生了山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2亿元。系统梳理了安徽省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科学应对举措,对汛前准备、汛期检查、应急处置等防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2022 Vol. 32 (2): 59-62,67 [摘要] ( 466 ) HTML (1 KB)  PDF  (0 KB)  ( 232 )
63 内蒙古自治区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调研
刘丹阳, 李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284
202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为进一步准确掌握农牧民受灾情况,切实做好灾情的报送和保障饮水困难受灾户的生产生活,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厅调研工作安排,由防汛抗旱处及救灾和物资保障处联合组成调研组,于8月27日至9月10日完成了对旱情较为严重的5个盟(市)、12个旗(县)的实地走访调研、查灾核灾和保障工作。介绍了5个盟(市)干旱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抗旱措施,分析了当前抗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2022 Vol. 32 (2): 63-67 [摘要] ( 3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9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