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2年 32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走进封面
要闻聚焦
特邀主编专栏
数字流域建设
特别关注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要闻聚焦
0 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李国英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分析研判今年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
一、深刻认识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从“国之大者”看,底线不容有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防为主、防住为王,准确认识把握、有效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牢牢扛起水利部门天职,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确保万无一失。
从预测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据预测,今年汛期涝旱并重,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从流域来讲,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泾河、汾河等河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南部,长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东南沿海诸河有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中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有可能发生区域性干旱。气象水文年景总体不容乐观,必须未雨绸缪,宁信其有、宁信其重、宁信其大,充分估计汛情旱情可能带来的洪涝干旱灾害影响,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做好万全准备,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
从极端天气看,风险持续偏高。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更为突出。2020年,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发生流域性洪水。2021年,河南郑州“7·20”暴雨打破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发生洪水,黄河中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南方丰水地区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严重多季连旱。实践证明,无论哪条江河,都有可能发生超标准洪水;无论哪个区域,都有可能遭遇严重干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主动适应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下水旱灾害的新特点新规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
从防御能力看,隐患亟待治理。近年来,虽然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整体明显提升,但一些薄弱环节仍然突出。比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安全度汛压力大,普遍缺乏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部分水库泄洪能力不足;部分河道行洪能力下降,阻水建筑物、阻水片林、高秆作物等阻塞河道;一些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安全设施严重不足,居住人员多,临时迁安困难,围堤工程不健全,部分分蓄洪民垸进退洪无闸门控制,难以安全及时启运用;局地极端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山洪灾害突发、致灾特征明显,容易引发人员伤亡;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应急备用水源匮乏,应对严重干旱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尚不健全,等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
从人员力量看,责任仍需压实。前不久,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正式公布,一批责任人员被严肃追责问责。去年汛期个别地方发生水库垮坝、堤防决口事件,个别工程管理单位非汛期发生漫坝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引以为戒,全面检视、深入思考、举一反三,从严从细抓好各项工作,从紧从实履行各层级各环节防御职责。要进一步理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运行机制,增强基层水利部门防汛抗旱力量。特别是针对地方换届新上任的行政责任人和水利部门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培训,确保责任落实落地。
二、坚决打赢今年水旱灾害防御硬仗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全力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各项准备。
一要深入排查消除风险隐患。要抢抓汛前有利时机,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抓紧检修各类监测预警通信设施设备,加快修复灾损水利工程设施,确保主汛期前基本完成修复任务。要逐一开展水库汛前检查,重点排查“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和大坝、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受工程量大、工期不够等影响汛前无法整改完成的,要落实临时安全度汛措施。水利部将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要全面排查蓄滞洪区内影响分洪的障碍物和严重污染源等风险隐患,落实相关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措施,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二要加快提升“四预”水平。要遵循“降雨—产流—汇流—演进”规律,加强气象水文预报耦合,完善以流域为单元的中长期预报模式,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要改进水文测报技术手段,推进测雨雷达应用,实现超高时空分辨率短临暴雨预警。要将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直达工程管理单位,直达水库“三个责任人”。要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等流域防洪应用系统建设,提升模拟验算、调度预演能力。要加快推进旱情监测预警综合平台建设和江河湖库旱警水位确定工作,提高旱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要抓紧修订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变“过去完成时”为“将来进行时”,科学设置响应条件、量化启动标准、健全联动机制,实现防御关口前移。
三要强化工程调度运用管理。要精准掌握重要江河骨干河道行洪能力,精准掌握蓄滞洪区分洪运用风险隐患,精准掌握控制性水库影响区和防洪高水位下居民及生产设施情况,研究完善超征地移民线防洪库容调度运用补偿机制和政策,分级负责强化工程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完善水工程调度方案,牢牢掌握工程调度决策主动权。要根据雨情水情汛情变化,精准调度运用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措施,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的综合减灾效益。
四要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要从监测预警、工程调度、巡查防守、险情处置、转移避险、专家指导等环节,全过程落实工程安全度汛措施。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强降雨区要提前降低中小水库水位,坚决避免垮坝事件发生。要健全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监管体系、责任体系、标准体系,水利部直管工程由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各地水利工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汛前分级开展全覆盖闭环检查。要抓好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汛,发挥南水北调河湖长制作用,以渠道与河流交叉部位为重点,全面排查防范安全风险,逐交叉建筑物制定防御预案。要强化淤地坝安全度汛,逐坝落实运行管理责任和防汛责任,加快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要强化水利工程险情抢护,预置抢险队伍、料物、设备,坚决做到抢早、抢小、抢住,确保工程安全。
五要确保行洪排洪蓄洪空间畅通安全。针对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纳入河湖长制目标任务,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侵占河道、湖泊、库容等行为,违法违规建筑物、阻水障碍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要在汛前基本完成,确保河道行洪畅通。针对城市排涝问题,充分利用排涝泵站,畅通骨干排水通道,切实做好低洼地区防汛工作,防止受淹致灾。针对制约蓄滞洪区安全启用问题,抓紧完善人员转移等各类预案,切实增强可操作性。对于围堤不封闭、无进退洪设施的蓄滞洪区,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利部门要细化临时围堤拦水、爆破扒口分洪、巡查防守等措施,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启用、发挥作用。同时,要特别强调,蓄滞洪区分洪运用的调度指令发出后,决不允许各地以种种理由拒绝执行或延迟执行。
六要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汛前要开展山洪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及时更新危险区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纳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要指导基层地方政府加强中小河流、山洪沟涉河事务监督管理,严格管控涉河房屋、基础设施建设选址,主动规避山洪威胁。要优化山洪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省级监测预报预警平台,风险预警信息要规范简洁、通俗易懂,第一时间到岗到户到人。要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机制、动员机制,从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全面检视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御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逐级落实转移责任人,逐户落实转移路线,确保灾害发生前全部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做到“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
七要切实做好抗旱供水保障。要加强旱情监测,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做好供水平衡分析和水量调度预演,动态完善水量调度预案和抗旱保供水预案。要坚持流域区域统筹、开源节流并重、短期长期兼顾,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在确保生活用水前提下,组织灌区制定完善灌溉用水计划,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努力满足灌溉用水需求,为粮食丰收提供水源保障。干旱多发易发地区、工程性缺水地区,要加快水源工程、引调提水工程等抗旱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供水能力不足问题。
三、切实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各项保障措施
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水旱灾害防御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调度指挥、措施落实、跟踪督办、评估总结,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责任。要密切监视“四情”,强化“四预”,完善并落实会商组织、指令传达、信息报送、专家派出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指导支持。各地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好本辖区内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要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密切行业内外各领域协同配合,形成水旱灾害防御的强大合力。
二要突出流域单元。坚持以系统、统筹、科学、安全为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安排水旱灾害防御各项措施。流域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办公室平台作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做到联调联控,实现协同作战。各地要牢固树立流域观念,坚持区域服从流域、兴利服从防洪抗旱,自觉服从流域统一调度管理,做到全流域一盘棋。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要坚决执行调度命令,加密安全监测,确保工程安全。
三要严肃纪律要求。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纪律是生命线。要严肃指令落实纪律,接到调度指令坚决迅速执行,及时上报贯彻落实情况,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与指令下达部门汇报沟通解决。要严肃值班值守纪律,认真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禁擅离职守。要严肃信息报送纪律,随时掌握、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坚决避免瞒报、误报、漏报、迟报。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再接再厉、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479 ) HTML (1 KB)  PDF  (0 KB)  ( 229 )
0 3月17日入汛水利部迅速进入汛期工作状态
3月14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降雨,14日8时至17日8时,累积降水量50 mm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16.2万km2,最大点雨量安徽滁州红丰183 mm。受降雨影响,长江下游沿江支流秋浦河、黄湓河发生超警洪水。依据我国入汛日期确定的有关规定,2022年我国入汛日期为3月17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5 d。
水利部密切监视雨情、水情,会商研判汛情形势,提醒相关流域和地区加强值班值守,以防御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保障中小型水库防洪安全为重点,做好暴雨洪水防御工作。水利部已于3月17日启动24 h水旱灾害防御值班,进入汛期工作状态。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344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0 李国英部长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水利部部长李国英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了采访。
他指出,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此带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基本水情。去年,长江、黄河、海河流域漳卫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相继发生洪水,特别是进入秋季,黄河中下游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海河流域漳卫河发生了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的秋季洪水,汉江发生了7次超过1万m3/s的秋季大洪水。与此同时,珠江流域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发生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来水量减少7成以上,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受到严峻挑战。
他强调,面对极其严峻的汛情、旱情,水利部全力以赴,重点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坚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各种防御方案正确与否的判别标准,更是各项防御工作必须实现的根本目标。二是坚持“四预”,就是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要求对每一个流域、每一场次洪水、每一座水库调度、每一处堤防工程防守、每一座蓄滞洪区的分洪运用、每一位受洪水威胁的人员撤离,都要做而且必须做到“四预”,做到科学应对、有序应对、有效应对,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三是坚守防线。洪水袭来时,水库大坝、河道堤防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水利干部职工、应急抢险队伍、沿线人民群众、社会各方力量视汛情为命令,日夜坚守在防汛一线,巡堤查险,预置料物、设备,发现险情坚决做到“抢早、抢小、抢住”,确保工程安全。
他指出,2021年防汛,全国共有4 347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蓄洪水量累计达1 390亿m3,全国有11座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分蓄洪水量13.28亿m3。通过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共同作用,全国减淹城镇1 494个次,减淹耕地2 53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 525万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珠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构筑起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梯次补充径流,压制咸潮上溯,确保了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供水安全。
他强调,水利部对今年汛期特别是6-8月的汛情进行了初步的趋势性研判: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于南部,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从流域来讲,北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泾河、汾河等河流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南部,长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东南沿海诸河有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中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有可能发生区域性干旱。今年,水利部仍将坚持并将下更大功夫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坚定目标,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坚持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三是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58 )
0 水利部圆满完成珠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补水
2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视频连线广东省政府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分析研判珠江流域供水、来水、咸(潮)情形势,安排部署抗旱、压咸补淡保供水工作。根据会商意见,珠江防总办公室13日启动珠江流域西江、东江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要求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13日17时起出库流量按平均不低于3 500 m3/s控制,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14日起出库流量按日均不低于300 m3/s控制配合西江水库群;东江水利枢纽14日起出库流量按日均280 m3/s左右控制,全力压制珠江口咸潮。
此次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至2月19日圆满结束。通过调度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和东江(剑潭)水利枢纽加大流量向下游补水,有效压制珠江口咸潮,确保了天文大潮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29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7 )
0 黄河进入防凌关键期 水利部会商部署防凌工作
2月2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视频连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水利厅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分析研判黄河凌汛形势,安排部署防凌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汪安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分别在北京、郑州和呼和浩特参加会商。
李国英指出,当前黄河宁蒙河段日平均气温趋势变化出现由低转高拐点,封河长度和冰层厚度趋势变化出现由增大转为减小拐点,河道槽蓄水增量趋势变化出现由集聚转为释放拐点,凌情发展过程趋势变化出现由封河转为开河拐点。这四个“拐点”的出现标志着黄河进入凌汛风险暴发期,黄河防凌进入关键期。
李国英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既是各种防御方案正确与否的判别标准,更是各项防御工作必须实现的根本目标。要求做细做实做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加强骨干水工程调度,压减刘家峡水库出流,削减开河期凌汛后续动力,调度万家寨水库避免对上游凌汛洪水下泄顶托;及时拆除浮桥、施工栈桥等阻水构筑物,畅通河道泄流;提前撤离河道滩区居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对河情、冰情特别是冰坝、冰塞等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经发现卡冰结坝立即实施爆破解除;加强河道堤防全时空巡查,预置抢险料物、设备、力量,坚决做到抢早、抢小、抢住;做好海勃湾水利枢纽和应急分凌区运用预案,把准时机,精准实施。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288 ) HTML (1 KB)  PDF  (0 KB)  ( 169 )
0 水利部指导组赴一线指导抗旱防凌工作
2月9-12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赴广东、福建省调研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他强调,要按照李国英部长在抗旱专题会商会上的部署要求,锚定“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目标,坚持超前应对、实化措施、坚守底线的原则,落实抗旱“四预”措施,筑牢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刘伟平深入广东省珠海、广州、东莞、河源和福建省漳州、泉州、厦门等地供水保障一线,实地查看了城市取水口泵站取水、供水工程运行、抗旱应急工程建设、骨干水库蓄水及调度等情况,分别与广东、福建两省政府负责同志及水利厅、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3月3-5日,在黄河防凌关键期,受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委托,刘伟平率指导组赴内蒙古自治区检查指导防凌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李国英部长在防凌专题会商会上的部署要求,锚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的目标,坚决落实责任、实化措施,努力做好黄河防凌各项工作,打赢黄河防凌这场硬仗。指导组深入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等黄河防凌一线,实地查看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堤防险工险段、河势控导工程、跨河浮桥拆除、应急分凌区运用准备、滩区群众迁安等情况。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2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65 )
       走进封面
0 天宝陂——古陂瑰宝 福泽千年
福建省东南沿海福州福清的龙江,是福清最大的河流。千百年来,龙江生生不息,造就了闽中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拒咸蓄淡水利工程,因兴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故称“天宝陂”。
天宝陂的诞生与福清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福清自古以来干旱缺水,“有雨三天哗啦啦,没雨三天干巴巴”,百姓苦不堪言。唐天宝年间,福清地方官员带领百姓开始兴建天宝陂。在龙江河畔、五马山麓,工匠们用竹笼拦水,筑木成桩,采山石围堰,砌高陂横江截流,历载建成。宋祥符年间,知县郎简主持重修天宝陂;宋元符年间,知县庄柔正搬到天宝陂旁大树下审案,败诉者,罚其搬石修陂。明万历年间,周大勋、周文遴父子分别奉知县欧阳劲、王命卿之命,先后重修天宝陂。民国34年(1945年),福清成立十三洋水利协会,重修天宝陂。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天宝陂进行加固重修,将大坝外坡改为浆砌条石滚水坝,1951年,成立天宝陂水利管理委员会,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加强了对天宝陂的管理养护。
时至今日,天宝陂依然完整地保存着古有的工程布局,坝体长216米,高3.5米,顶宽1.5米,底宽14~2米,陂首由拦河坝、泄洪闸、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为抵御洪水和海潮的冲击,天宝陂坝轴线顺水流方向凸出成拱形,与河道斜交,在右岸处形成漏斗状,右岸的取水口位于漏斗嘴,不仅调整了河道水流,而且增加了坝体轴线长度,有效减轻了坝体受洪水冲击以及坝脚受海潮上溯的压力。这种设计理念可谓是近现代鸭嘴堰、异形堰等长轴线堰坝的鼻祖。坝体主要为条块石所砌,呈台阶式结构,其中150米为唐至明代所修的旧坝;通过铁汁固基方式,将坝基连接在一起,用俗称“将军柱”的石柱支撑坝体,有效解决了坝基和坝体结构牢固问题,加强了坝体抵御洪水的能力。天宝陂选址在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的赶潮断面上,扼守着龙江的水势,由于上游有足够的集雨面积及水头,可拦蓄淡水,抵御咸潮上溯,起到了拒咸蓄淡的作用,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使水沙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治水者励精图治,修建、维护天宝陂水利工程,在唐宋时期就形成岁修制度,唐、宋、元、明、清、民国乃至现代都保持修缮。目前天宝陂正常引水量为1.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9万亩,它的修建,使福清大面积农田得以旱涝保收,为福清农业灌溉、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20年,天宝陂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37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特邀主编专栏
0 特邀主编专栏·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涝安全评估与防控策略
黄国如
21世纪以来,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风险和发生频次不断增加,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挑战,洪涝灾害作为全球发生频率最高且造成人员损失和伤亡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在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中,台风与暴雨洪涝灾害占6项,但受灾人口、死亡失踪、紧急转移安置与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分别高达97.8%、93.2%、96.3%和92.1%。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最大降雨量552.5 mm,16~17时1 h降雨量201.9 mm,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此需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蓄水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使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南方台风暴雨高发区,暴雨强度大、历时短,该地区地势低洼、河网交错密布,还建有众多的闸坝、泵站、涵洞等,大部分地区由于人工控制建筑物的操作运行,水流方向往复不定。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城市化水平高,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再加上大部分河流受潮水顶托影响显著,形成径潮流交汇的滨海河网平原区,这与其他地区的特点显著不同,在我国具有非常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剧烈变化环境的影响,城市暴雨洪涝发生频率、强度及其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急需加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调控技术研究。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要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鉴于此,本专栏约请4位青年专业人员,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为典型研究区,着重围绕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广州洪涝安全评估、跨市河流防洪排涝格局、城市洪涝系统化治理策略等问题展开系统论述,相信这些研究成果会对广大读者产生良好的启示作用,尤其对全国其他城市的洪涝灾害防控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2 Vol. 32 (3): 0-0 [摘要] ( 4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2 )
1 快速城镇化形势下广州市洪涝安全评估——以从化小海河片区为例
代志伟, 毛中豪, 郑嘉璇, 李佳玥, 廖向华, 黄国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4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洪涝问题,需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以广州市从化小海河片区为例,构建基于InfoWorks ICM的一二维耦合模型,提出3种调蓄容积计算方法,并从防洪和内涝等方面对该片区规划建设后的洪涝安全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建设后该片区的河道水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整体水面率均符合标准,河道基本满足防洪要求。规划建设后该片区的内涝中高风险地区有明显的增多,但在增设调蓄设施后,内涝中高风险地区的比例大为下降,只要对该片区进行良好的日常管理和应急抢险工作,可以有效地抵御100年一遇24 h设计暴雨。
2022 Vol. 32 (3): 1-7 [摘要] ( 497 ) HTML (1 KB)  PDF  (0 KB)  ( 235 )
8 粤港澳大湾区前山河排涝格局演变及治理方案研究
黄广灵, 黄锋华, 邱静, 黄国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45
前山河为粤港澳大湾区典型跨市界河,其排涝能力直接关系珠海、中山两市的安全。依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前山河流域跨界区域的排涝格局演变情况,并从水利工程、河床演变、下垫面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现状排涝格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蓄、挡、滞、导、排”角度提出相应的排涝治理方案,并采用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的针对性治理措施后,前山河流域跨市界河内涝洪水位有较大下降,排涝不畅问题得到解决。
2022 Vol. 32 (3): 8-13,36 [摘要] ( 384 ) HTML (1 KB)  PDF  (0 KB)  ( 228 )
1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东莞市松山湖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城市雨洪调控分析
黄纪萍, 崔东亮, 王川涛, 黄国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47
以东莞市松山湖大装置集聚区所在流域为研究区,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提升低丘城市小流域洪涝应对能力的路径。采用MIKE FLOOD系统分析片区开发对流域洪涝情势的影响,提出以绿色调蓄设施建设为主、洪涝行泄通道改造为辅的提升策略,并分别以地块、子汇水区、流域为单元,提出3个空间尺度的绿色调蓄设施类型、布局及规模。通过模型验证,流域雨洪调控系统可有效应对100年一遇设计暴雨洪水,而多层级耦合的绿色调蓄系统可有效削减流域洪水,减少对建成区现有排洪系统的冲击,避免洪涝风险向下游转移。
2022 Vol. 32 (3): 14-20 [摘要] ( 3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9 )
21 山洪蓄泄视角下滨海山地圩区洪涝系统整治实践
曾娇娇, 付朝晖, 李佳佩, 黄国如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48
针对滨海山地圩区山洪入城、洪涝难分的特点,探索城市山洪治理、洪涝协同新思路。以珠海椰林路片区为例,采用InfoWorks ICM构建片区洪涝系统模型,科学评估山洪蓄泄调控效力;基于山洪致涝成因提出滨海城市山洪“一蓄、二顺、三截”治理思路,考虑洪涝同治原则提出“上蓄-中疏-下排”的系统化整治思路,统筹上游山洪蓄滞、行泄通道顺接、下游蓄排平衡等综合施策,践行洪涝治理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通过模型验证得知,山洪调蓄湖采用蓄洪削峰调度可削减山洪洪峰流量47%,减轻城市建成区洪涝风险,经下游行泄通道扩宽,设置强排泵站后椰林路片区可有效应对50年一遇降雨,保障城市安全。
2022 Vol. 32 (3): 21-26 [摘要] ( 3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特别关注
27 2021年河南郑州山区4市“7·20”特大暴雨灾害简析
吴泽斌, 万海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51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郑州市普降暴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对灾害过程及应对处置进行调查评估。结合调查情况梳理了郑州市下辖的巩义、荥阳、新密、登封山区4个市特大暴雨及灾害特点,分析了灾害原因及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2022 Vol. 32 (3): 27-31 [摘要] ( 734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32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郭家咀水库案例的教训与反思
程晓陶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43
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郭家咀水库因溢洪道被施工临时便道堵塞而发生漫顶重大险情,影响恶劣,成为被问责处罚的重点事件之一。我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建项目施工期加剧灾害风险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从郭家咀水库漫顶事故中吸取深刻教训,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剖析、反思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认为要做到既支撑发展、又保障安全,需谋求关口前移的风险防范模式,即基于风险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度汛方案,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与演练,为此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健全管控机制,增强应急能力。
2022 Vol. 32 (3): 32-36 [摘要] ( 864 ) HTML (1 KB)  PDF  (0 KB)  ( 225 )
37 河南郑州山区4市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的思考与建议
何秉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19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郑州市下辖的新密、荥阳、登封、巩义山区4市普降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4市全域受灾,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坡面洪流、内涝、滑坡齐发遍发,4万多间房屋损毁,造成4市251人遇难,有16个村(街道)发生了3人及以上的死亡失踪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和崔庙村海沟寨位于索河上游的一条流域面积仅有22 km2的无名沟道的上下游,相距6 km,分别有23人和19人遇难,损失极为惨重,教训极为深刻。笔者作为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之山洪地质灾害专项组专家,全程参与调查了山区4市山洪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处置工作。针对山区4市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山洪风险认知、预警信息发布、山区河道风险管理、机构改革对山洪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运行情况评估6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给出了个人的思考和认识,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1)制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确保符合实际和可操作;(2)全面推行山洪灾害危险区清单管理和风险告知制度,实现风险可识、周知;(3)调整指令性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确保信息权威、直达;(4)加强山区河道监管,给洪水以流路,从源头上减少、消弭山洪风险;(5)优化防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水利和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商共担共享共建防指平台,形成防抗救合力;(6)加大山洪灾害防治投入,持续提升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2022 Vol. 32 (3): 37-40,51 [摘要] ( 8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20 )
       数字流域建设
41 黄河流域防汛智能化探讨
魏向阳, 祝杰, 朱玉坤, 舒灵君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26
对黄河流域防汛智能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合黄河流域防汛信息化现状,梳理了存在问题,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的相关要求,研究提出了黄河流域防汛智能化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定位、建设目标和原则,以及黄河防汛智能化体系的建设构想,包括总体架构、防汛监测感知、防汛通信网络、防汛计算存储设施、防汛支撑平台和水旱灾害防御智能应用等。结合建设构想和业务实际提出了关键技术研究,并展望了黄河防汛智能化愿景。
2022 Vol. 32 (3): 41-46,72 [摘要] ( 361 ) HTML (1 KB)  PDF  (0 KB)  ( 224 )
47 长江流域智慧河湖岸线管理探究
杨鹏, 郑长安, 刘达, 李岸昀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41
长江流域河湖岸线资源丰富,有效的河湖岸线保护与管理对保持河势稳定、维护堤防安全、保障行蓄洪空间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问题发现不及时、问题研判不智能、问题处置不协同等河湖岸线管理短板,总结了河湖岸线管理数字化基础,探究了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涉河项目智联研判和智享协同等信息化应对措施。
2022 Vol. 32 (3): 47-51 [摘要] ( 366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52 多模型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与应用实践
夏润亮, 李涛, 李珂, 张彦鹏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38
随着水利现代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为解决水利仿真计算模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通用性差、重用率低、软件产品更新维护困难等问题,围绕高可靠、高可用、虚拟化等目标,基于云计算和微服务等技术,结合Spring Boot开发架构,搭建一体化多模型云平台。该模型云平台面向不同业务用户提供相应的微服务和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交互操作方案,实现模型的云端计算。以黄河中下游为示范流域,集成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水文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模型,对云平台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展示,验证了该模型云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22 Vol. 32 (3): 52-56,60 [摘要] ( 3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14 )
57 永定河“四预”智慧防洪系统建设初探
李琛亮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37
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事关首都防洪保安、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永定河是海河流域防汛的重点河系,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作为全国两个试点之一,进行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防洪系统建设,介绍了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2022 Vol. 32 (3): 57-60 [摘要] ( 467 ) HTML (1 KB)  PDF  (0 KB)  ( 216 )
       研究探讨
61 东南沿海典型流域台风暴雨洪水预报的HEC-HMS模型
程红, 陈兴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27
东南沿海的西溪流域属于山区性河流,汛期洪水暴涨陡落,台风暴雨影响下的洪水预报是防洪减灾的重要问题。选用HEC-HMS(The 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s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rm)模型,基于2003-2012年历年最大一次台风暴雨洪水资料,采用循环渐近法进行率定,将率定所得模型参数初损率与起涨流量、波速与最大平均雨强建立经验关系,用2013-2015年历年最大一次洪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①HEC-HMS模型对西溪流域的台风暴雨洪水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率定期9场洪水,仅2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大于20%,峰现时差在2 h以内,效率系数均值为0.82;验证期洪水、洪峰流量误差和洪量误差均未超过20%; ②通过建立模型参数变化经验关系,为该模型应用于洪水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建立的初损率与起涨流量、波速与最大1 h平均雨强经验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与0.899;应用该经验关系,可通过起涨流量和暴雨雨强的预报,确定模型参数,从而实现洪水过程与洪峰流量的预报。
2022 Vol. 32 (3): 61-65 [摘要] ( 359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66 基于自适应网格的二维水动力模型
于汪洋, 马建明, 尹岳明, 喻海军, 吴滨滨, 穆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32
为准确地模拟流域洪水传播和淹没情况,基于自适应网格技术,以有限体积法为离散格式构建数值模型。模型以二维浅水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HLL格式近似黎曼解计算界面通量,采用WAF格式对计算的通量进行加权修正,保证时间和空间上的二阶精度,并使其满足TVD条件,减小数值振荡。底坡源项采用水深差分重构,摩阻源项采用半隐式格式,保证数值计算的和谐性和稳定性。自适应网格形式为四叉树网格,在水位梯度较大的区域进行网格细化。算例验证表明:自适应网格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参数梯度较大的区域以及干湿边界,自行调整网格尺寸,准确模拟水流传播的动态变化,可应用于实际的洪水模拟。
2022 Vol. 32 (3): 66-72 [摘要] ( 413 ) HTML (1 KB)  PDF  (0 KB)  ( 224 )
73 北京市凉水河干流阻水桥梁防洪影响分析
王刚, 朱亚峰, 王贺然, 任明磊, 赵丽平, 付晓娣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50
凉水河是北京市南分洪重要排洪河道,经过多次治理仍存在多座阻水桥梁易形成卡口,影响汛期行洪安全。基于MIKE11模型对柳广线万泉寺桥、永丰线凉水河桥两座阻水桥梁的防洪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万泉寺桥、永丰线凉水河桥阻水比分别为29.2%、23.4%,上游最大壅水高度分别为0.206 m和0.726 m,壅水长度分别为3 498 m和5 136 m,桥梁壅水范围内对沿岸雨水排出有一定的影响。壅水造成开阳路桥梁底净空不足,汛期河道行洪影响桥梁安全。同时阻水桥梁断面平均流速增加0.23~0.84 m/s,导致桥墩附近河槽、岸坡冲刷加剧,影响河岸稳定。
2022 Vol. 32 (3): 73-78 [摘要] ( 362 ) HTML (1 KB)  PDF  (0 KB)  ( 219 )
       工作交流
79 北京市南水北调环线工程2021年防汛工作与思考
刘媛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82
北京市南水北调环线工程是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北京市东部、南部主要水厂输送南水北调水的任务。汛期,该工程沿线大量地下阀井易积水威胁井下设备安全,且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下游工程,水质水量易受工程上游省份险情影响。2021年,北京市南水北调环线管理处围绕“工程沿线阀井积水防治”及“水质水量调度”两大重点任务,通过全面落实“四预”(预报、预警、预案和预演)、建设智能阀井实现积水监测和自动抽排、科学调度化解河南省2021年“7·20”暴雨南水北调水短期浑浊风险等措施,确保了所辖工程的平稳度汛和供水安全。基于防汛实际,提出了拓宽信息共享渠道、提升技术自研水平、加快推进工程遗留问题解决的工作建议。
2022 Vol. 32 (3): 79-82 [摘要] ( 443 ) HTML (1 KB)  PDF  (0 KB)  ( 227 )
83 科学设置水库汛限水位的思考
李英培, 陈德皎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311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科学合理设置已建水库汛限水位,通过运行调度增加防洪库容的兴利作用,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是时代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出的要求。采用汛限水位指导水库调度运行,对水库的防洪安全和兴利效益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海南省为例,对已建成的水库科学设置汛限水位,并介绍了汛限水位在水库调度中的运用,为其他地区设置水库汛限水位提供参考。
2022 Vol. 32 (3): 83-85 [摘要] ( 387 ) HTML (1 KB)  PDF  (0 KB)  ( 224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