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1年 31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2-15

信息化建设
走进封面
2020洪涝调研
要闻聚焦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他山之石
 
       要闻聚焦
0 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月25—26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鄂竟平指出,2020年是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水利工作肩负重大任务、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强抓了3件大事,打赢了3场硬仗。一是全力打好水利脱贫攻坚战。落实832个贫困县水利投资1 863亿元,提升4 23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水利定点扶贫各项任务全部超额完成。二是奋力夺取水旱灾害防御重大胜利。面对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牢记防汛抗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全国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和重要圩垸堤防无一决口,洪涝灾害伤亡人数大幅低于近20年平均值,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干旱灾害损失。三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全力做好水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精细调度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农村饮水安全、保春灌保供水、水利工程复工达产等重点工作,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 69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水利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5项,治理中小河流1.7万余km,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 200多座,新增或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 000多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万km2,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水利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二是水利行业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资源节约管理更加严格,河湖“清四乱”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创造性提出水土保持率概念,首次实现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覆盖,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南水北调中线年度供水首次超过规划多年平均供水量,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水利专项监管行动有力有效,行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三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党风行风建设深入推进。
鄂竟平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最好、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最大、水资源监管最严、河湖生态改善最大、农村水利支撑保障最实、全面从严治党力度最大的5年。5年的实践深化了对水利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即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深入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必须准确把握治水主要矛盾,必须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法,必须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易,要一以贯之运用到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
鄂竟平强调,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是从适应新发展阶段看,要充分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水利提出的新需求,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二是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看,要从根本宗旨上把握,从问题导向上把握,从忧患意识上把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补短板、强监管的各项工作中,以水利的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看,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拉动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保障和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通畅。
鄂竟平指出,做好“十四五”时期水利工作,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要以建设国家水网为核心系统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建设以全国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重点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河湖健康保障工程和国家水网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要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支撑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面解决涉水各领域中因人行为不当而造成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建立一整套法制体制机制,推动水利行业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
鄂竟平强调,2021年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一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完善重大水利规划体系,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全面强化水生态治理修复,提升智慧水利建设水平。二要突出标本兼治,切实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全力防范水旱灾害风险,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管,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抓实依法治水和监督工作,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支撑能力。三要坚持从严从实,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巩固思想基础;落实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层层压实责任,打牢基层党建基础;持续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狠抓问题整改,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2021 Vol. 31 (2): 0-0 [摘要] ( 1064 ) HTML (1 KB)  PDF  (0 KB)  ( 782 )
0 水利部全力做好南方地区抗旱保供水工作
2020年10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受其影响,浙江、广东、福建等省旱情持续,广西、湖南、云南等省(自治区)旱情露头。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51万亩(常年同期2 296万亩),有33万农村群众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常年同期181万人),旱情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轻。局部地区旱情较重,浙江、广东、福建等省部分市县城镇出现供水紧张状况,需要采取限时、限量、限压供水等应急措施保障基本生活用水,影响人口约240万人。
据预报,近期南方地区将有几次弱降雨过程,降雨强度不大,有助于缓解土壤墒情,但难以形成有效径流,旱区库塘蓄水不足的局面难以得到改善;同时,气象预测2021年春季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西南局部降雨量可能偏少2~5成,且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有可能入汛偏晚,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冬春连旱。
水利部密切监视旱情形势,前期已派出多个工作组赴旱区指导,并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旱情严重地区做好抗旱工作。旱区各级水利部门科学制定供水计划,积极采取应急调水、节约用水、修建抗旱应急工程、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等综合措施,全力做好城乡供水保障工作。目前,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可以得到保障。
◎ 部署南方地区冬春季抗旱工作
1月26日,根据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要求,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主持会商,分析研判南方地区雨情、水情和旱情发展形势,安排部署南方地区冬春季抗旱保供水工作。
针对南方地区的旱情形势,水利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召开冬季农村供水水利部全力做好南方地区抗旱保供水工作保障工作视频会和部分省份抗旱工作座谈会,强化部署抗旱保供水工作;二是派出工作组赴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协助指导抗旱工作;三是专门发出通知,对各地做好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四是督促指导受旱地区按最不利情况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全力保障群众用水需求;五是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3 100万元,支持旱情严重地区做好抗旱工作。
鉴于南方部分地区旱情可能维持较长时间,会商强调,要扎实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一是密切跟踪旱情发展动态。要加强雨情、水情、墒情信息监测和旱情信息统计报送,实时掌握当前旱情和旱灾防御工作动态,及时采取抗旱措施。二是认真排查工程蓄水和人饮困难情况。要立足最不利情况,组织受旱地区按城市、乡镇、农村3个层次,摸清区域内库塘蓄水情况、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现状和群众用水情况,充分考虑春节期间群众返乡或就地过年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和农村应急供水保障方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特别要关注贫困人口用水需求,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和指导,防止因旱返贫。三是切实加强水工程调度。要根据水利工程蓄水现状和来水预测情况,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工业生产、农业春灌和生态用水需求;同时抓住出现降雨的有利时机,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四是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要督促指导受旱地区多渠道筹集抗旱资金,因地制宜开展水库连通、引调提水等工程建设,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尽快通水运行。
会后,水利部派出3个工作组赴旱情较重的浙江、广西、云南3省(自治区)协助指导抗旱工作。
◎ 进一步部署春节期间南方旱区供水保障工作
2月4日,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再次主持会商,分析研判南方地区雨情、水情和旱情发展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城乡供水保障工作。
会商强调,春节即将来临,要督促指导地方有针对性地细化完善各项供水保障措施,全力保障春节期间群众生活用水安全。一是优先保障城乡群众生活用水。严格控制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用水量,适时暂停高耗水行业用水,生活用水要优先于水力发电用水,留足城乡群众生活用水。二是高度重视脱贫地区群众和务工人员用水需求。关注脱贫人口生活用水需求,加强帮扶和指导,包村、包户落实责任,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充分考虑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或返乡过节的实际情况,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完善供水保障措施,保障春节期间群众生活用水需求。三是有序推进城乡群众生活供水保障方案实施。水利部已组织受旱省(自治区)在认真排查工程蓄水和群众用水需求的基础上,编制了城乡群众生活供水保障方案。要根据旱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供水保障方案,以能迅速发挥抗旱效益的“短平快”项目为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施工进度,有序组织方案实施。四是积极做好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引导,及时主动发布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抗旱、节约用水、欢度春节的良好氛围。
会后,水利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节期间城乡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南方旱区春节期间城乡供水保障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2021 Vol. 31 (2): 0-0 [摘要] ( 996 ) HTML (1 KB)  PDF  (0 KB)  ( 769 )
       走进封面
0 都江堰水利工程——独奇千古 福泽万世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长盛不衰、永续利用,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巴蜀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发源于四川阿坝自治州的岷江,从海拔3400米的河源高程,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奔腾咆哮,一泻千里,进入平原失去约束,肆意横流,继而迎面撞上玉垒山,江水被迫向南,没有顺直流入整个平原,从而造成成都平原西涝东旱,长期有着“泽国”“赤盆”之称。古蜀百姓一直和岷江水患作不懈斗争,其中杜宇(又称望帝)及其相开明(后称丛帝)治水成效较大,使农业得到了发展,但水患远未根除。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蜀后,派精通治水的李冰为新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十多万川西民众,历经约20年艰辛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成功修建都江堰无坝水利工程,并利用地势的高差形成为一套完整的自流灌溉系统,使岷江水患得以根除。都江堰建成后,蜀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盆地水旱灾害大为减少,可谓民无饥馑,时无荒年,被誉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是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是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此外,飞沙堰巧妙利用离心力,将上游来的泥沙抛入外江,确保内江灌溉渠道的通畅。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口子,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都江堰之所以千古不废,不仅因为工程技术高超,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是重要原因。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励精图治,探寻都江堰的最佳布局和工程构造,促进了都江堰治水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等堰工技术和岁修制度,总结出“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原则和治水理念,孕育出极具魅力、内涵丰富的治水文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江堰水利工程迎来了飞跃发展,先后实施了渠首整治、渠系调整、闸群配套、平原及丘陵灌区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引、蓄、提相结合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统,灌溉面积由282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091万亩,供水区范围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37县(市、区)。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1 Vol. 31 (2): 0-0 [摘要] ( 1093 ) HTML (1 KB)  PDF  (0 KB)  ( 774 )
       2020洪涝调研
1 2020年典型山洪灾害事件调研与思考
尚全民, 涂勇, 吴泽斌, 何秉顺, 路江鑫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33
通过对2020年贵州正安县“6.12”、四川冕宁县“6.26”、陕西洛南县“8.6”3起典型山洪灾害进行分析,剖析了山洪灾害成因,探讨了目前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警示和参考借鉴。
2021 Vol. 31 (2): 1-4,24 [摘要] ( 1519 ) HTML (1 KB)  PDF  (0 KB)  ( 924 )
5 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
姚仕明, 郭小虎, 陈栋, 刘心愿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11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并初步研究了三峡水库削峰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可为长江中下游江湖防洪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2021 Vol. 31 (2): 5-10 [摘要] ( 1416 ) HTML (1 KB)  PDF  (0 KB)  ( 913 )
11 江西省平退圩堤防洪运用现状及建议
袁晓峰, 雷声, 张秀平, 毛安琪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07
自1 998年特大洪水以来,“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政策已经实行20余年,2020年受连续强降雨及长江上游来水影响,鄱阳湖出现超历史记录大洪水,平退圩堤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江西省内平退圩堤的工情险情和运行情况,提出工程调研分析评估指标,并对全省平退圩堤运用情况展开调研,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归纳为分洪功能、工程措施和政策保障三方面,提出巩固平退圩堤成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制定相关管理政策等对策建议。
2021 Vol. 31 (2): 11-16,69 [摘要] ( 1306 ) HTML (1 KB)  PDF  (0 KB)  ( 907 )
17 安徽歙县“2020.7.7”暴雨洪水过程分析
程曌, 章彩霞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252
2020年7月7日,安徽歙县发生了50年一遇大洪水,歙县半个县城被淹,歙县经济开发区、县医院等地最大淹没水深2.00 m左右,高考被迫延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此次暴雨洪水,分析了暴雨洪水发生发展的过程、雨洪特点、洪水组成、丰乐水库发挥的作用、与1996年洪水比较、新安江干流的顶托影响等,供防汛抗洪工作参考。
2021 Vol. 31 (2): 17-21 [摘要] ( 1658 ) HTML (1 KB)  PDF  (0 KB)  ( 911 )
       研究探讨
22 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闸分洪情况变化分析
詹道强, 陶大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05
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闸是沂河洪水东调的重要控制工程。刘家道口节制闸2010年4月竣工以后,枢纽具备常年蓄水条件,改变了过去不分洪黄庄桥以上河道常年无水的状况。由于常年有水,生长环境有利,造成分沂入沭水道彭道口闸下至黄庄段约12 km河槽内生长有大量芦苇、蒲草等湿地植被,由于这些芦苇多年未被清理,生长愈发茂密,为河道行洪带来阻碍,加之多座跨河桥墩的阻水作用以及河道淤积影响,造成了分沂入沭水道行洪能力不能满足设计分洪流量要求。对彭道口闸分洪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2021 Vol. 31 (2): 22-24 [摘要] ( 1170 ) HTML (1 KB)  PDF  (0 KB)  ( 892 )
25 分蓄洪区围堤非植物内护工程的弊端分析——以荆江分蓄洪区为例
杨梦云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19
防汛抢险中常因分蓄洪区围堤非植物内护工程而出现险情误报、误判甚至失控状况,为达到分蓄洪区围堤同时满足外防洪与内防浪的双重目的,根据分蓄洪区围堤现状,结合历年的防汛抢险实际情况,分析了非植物内护工程对抢险、除险和堤防管理及生态的影响,风浪对内护堤段堤身的破坏能力和采用其他措施替代块石护坡防浪的可行性,认为分蓄洪区围堤内护工程应根据其防护重点、保护范围及保护对象,选择植物护坡或复合护坡,以防御分蓄洪后风浪对分蓄洪区内堤坡的冲刷破坏。
2021 Vol. 31 (2): 25-28 [摘要] ( 1099 ) HTML (1 KB)  PDF  (0 KB)  ( 871 )
29 黄土高原旱垣地高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模式应用研究
吴伟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35
为了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黄土高原旱垣地的应用,以晋中市黄土丘陵区不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一次降雨量和收集水量形成集雨效率图,并观测工程的耐久度和实用性,筛选出4种坚固耐用、用水就近方便、维护简单低廉、集雨效果良好的典型高效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并提供了另一种集雨效率低但潜力巨大、互补性强的模式,系统分析了各类模式适应性和优缺点,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
2021 Vol. 31 (2): 29-33 [摘要] ( 1085 ) HTML (1 KB)  PDF  (0 KB)  ( 892 )
34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水资源系统评价研究
孙向军, 王义民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39
针对水资源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在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基础上构建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对西安市水资源系统从相对承载力、脆弱度、水贫困、和谐度4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并分析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①西安市水资源系统相对于陕西全省来说长期处于超载状态,尤其是经济承载力超载部分长期处于可承载能力的3倍以上;②西安市水资源系统整体呈中等脆弱,其脆弱性突出表现在旱灾方面;③西安市水贫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利用能力,用水效率的低下造成了水贫困日益严重;④西安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与经济发展有序度逐年提高,但二者和谐性较差,和谐度远低于0.8,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远滞后于高速的经济发展,未来西安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依旧有较大发展潜力。研究结果对西安市水利事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1 Vol. 31 (2): 34-39 [摘要] ( 1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893 )
       信息化建设
40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与应用
孙洪林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32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略性水利基础设施,作为金水工程龙头项目,在近些年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框架、作用和特点,重点描述了应用支撑平台的系统设计、技术实现和成果应用;给防汛抗旱工作业务和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1 Vol. 31 (2): 40-45 [摘要] ( 1343 ) HTML (1 KB)  PDF  (0 KB)  ( 933 )
46 深圳市智慧三防系统的建设与思考
王常效, 王鲲, 邱德鑫, 张波, 张碧嘉, 刘长杰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67
深圳市是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做好防汛防旱防风(以下简称三防)工作,尤其要大力推进科技力提升,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三防。详细阐述了深圳市三防特点、智慧三防系统的建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全面实现三防态势感知全域化、辅助决策实时化、指挥控制扁平化、城市发展韧性化的建设目标。
2021 Vol. 31 (2): 46-50 [摘要] ( 2588 ) HTML (1 KB)  PDF  (0 KB)  ( 925 )
51 基于平台支撑的应急管理业务化服务模式
梁骥超, 解建仓, 王雪, 李少轩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8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我国突发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些短板和弱项。结合前期应急管理相关成果和业务化服务经验,提出了基于平台支撑的应急管理业务化服务模式:依靠平台并围绕应对主题(突发事件)来快速搭建应急服务,利用知识图描述应急业务流程和逻辑关系,利用组件实现应急业务功能,并以两个应急管理业务化案例加以说明,以期为今后我国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和业务发展提供借鉴帮助。
2021 Vol. 31 (2): 51-56 [摘要] ( 1234 ) HTML (1 KB)  PDF  (0 KB)  ( 949 )
       工作交流
57 提前转移联动机制在江西省防汛减灾工作中的应用
杨筱筱, 贺强, 李小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12
构建提前转移联动机制是科学防汛的制度保障。梳理了江西省山洪灾害防御的历史经验,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的前提下,厘清了提前转移联动机制的建立背景和建立过程,针对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明确转移对象、明确转移步骤、明确转移方式、明确转移责任等完善措施,以期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实践经验借鉴。
2021 Vol. 31 (2): 57-60 [摘要] ( 1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898 )
61 江苏淮安市抗御2019年特大干旱实践与思考
潘光杰, 尚洁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86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水旱灾害是淮安市的“心腹大患”,防汛抗旱历来是淮安治水管水的重心。2019年3—12月,淮安市降雨异常偏少,上游来水持续偏枯,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春夏秋冬四季气象干旱。通过分析淮安市2019年雨情水情及干旱特点,总结抗旱工作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提升精准调度水平、加快研究调整洪泽湖汛限水位、研究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进一步提高抗旱能力等建议。
2021 Vol. 31 (2): 61-65 [摘要] ( 1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920 )
66 加强我国专业抗洪抢险队伍体系建设思考
王志明, 李己华, 宋丙剑, 吴继承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87
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最为频繁、影响最为广泛、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积极推进专业抗洪抢险队伍体系建设是应急救援力量改革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我国专业抗洪抢险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我国专业抗洪抢险队伍建设的4条对策建议,对加快建立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2021 Vol. 31 (2): 66-69 [摘要] ( 1342 ) HTML (1 KB)  PDF  (0 KB)  ( 913 )
       他山之石
70 美国Edenville溃坝事件原因分析与启示
张大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19
梳理了2020年5月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Michigan)的Edenville大坝溃坝事件的原因,包括大坝的概况、溃坝的详细过程、溃坝的原因、溃坝造成的后果以及溃坝的后续事件等。同时,结合我国水库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水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1 Vol. 31 (2): 70-74 [摘要] ( 1833 ) HTML (1 KB)  PDF  (0 KB)  ( 909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