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21年 31卷 8期
刊出日期:2021-08-15

研究综述
走进封面
地方行动
要闻聚焦
特别关注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要闻聚焦
0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习近平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习近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2021 Vol. 31 (8): 0-0 [摘要] ( 627 ) HTML (1 KB)  PDF  (0 KB)  ( 409 )
0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防汛救灾等工作
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听取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情况汇报,研究深化金融业开放工作;确定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措施。
会议指出,近日我国多地强降雨,昨日河南局地又遭遇极端强降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罕见的城市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防汛救灾等工作和财产损失。当前我国正处“七下八上”主汛期和防汛关键期,据气象预报,近期部分地方仍有强降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责任制,落实各环节责任。一是组织相关专业力量,调集资金和物资,支持帮助河南全力抢险救灾,做好遇险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遇难者善后等工作。二是加大对重点地区防汛抗灾的支持,增派人力,备足物料,加强对大江大河、小型病险水库等水利工程堤防严密巡查和除险。做好交通设施应急预案。防范城市内涝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三是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足防范异常天气可能导致灾害的各项准备,该避险的避险、该撤离的撤离,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安全度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21 Vol. 31 (8): 0-0 [摘要] ( 542 ) HTML (1 KB)  PDF  (0 KB)  ( 390 )
0 李克强主持召开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强调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责任完善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主持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做好当前和下一步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
应急管理部代表国家防总作了汇报。李克强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防汛救灾任务重的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视频连线,并听取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负责人汇报,详细了解防汛救灾工作、下一步应对准备等,要求紧绷安全这根弦,把各项措施抓实抓细。
李克强说,近期我国局地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痛心。受灾地区和有关方面全力抢险救灾,做了大量工作。要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毫不放松抓好下一步工作。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阶段,据预报北方部分地区还可能有极端强降雨,台风会对沿海地区带来较大影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要全方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把损失降至最低。
李克强指出,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人命关天,河南等受灾地区要把救援受困群众作为防汛救灾首要任务,不留死角,不落一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及时调度专业队伍和设备,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需要的地方救灾。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救援等信息。
李克强说,要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密切雨情汛情和台风监测预报,强化预警响应机制,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反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紧急情况下,针对城市严重内涝,要及时组织群众避险,除特殊行业外果断实施停工停学停业,保障医院等重要单位电力、供水、通讯畅通。特别是对人流密集的城市地铁、隧道、地下空间等,要有保障群众安全的硬措施,宁可过一些、严一些,该停就停、该封就封,切实避免人员伤亡。聚焦重点江河、水库、堤坝、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和城市重点公共场所防涝等,加强巡查值守,备足防汛救灾物料,一有险情立即处置,决不能有丝毫疏忽延迟。严防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李克强说,要妥善安抚和抚恤遇难者家属,保障好受灾和转移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加快清淤排涝,尽快恢复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开展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立即动用中央财政预备费,先预拨几十亿元资金支持受灾严重地区,按灾情核查进度再加大支持力度。地方也要安排专门资金。同时公开透明用好社会捐助资金。
李克强强调,要细化并压实各方面、各层级、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人,对失职者严肃追责。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护好一方平安,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王勇、肖捷、何立峰参加会议。
2021 Vol. 31 (8): 0-0 [摘要] ( 546 ) HTML (1 KB)  PDF  (0 KB)  ( 393 )
0 李国英赴防汛抗洪和防台风一线检查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
7月23-24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赴漳河、子牙河防汛抗洪一线现场指导防汛抗洪工作。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超前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预置抢险力量、物资、设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确保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
李国英先后来到漳河干流控制性工程岳城水库、子牙河水系滏阳河支流前港水库、子牙河水系牤牛河支沟军营水库、滏阳河与支漳河交汇处永年洼蓄滞洪区、河北鸡泽县洺河段,实地察看汛情形势,深入了解水库调度运行、河道泄洪、蓄滞洪区运用和群众转移安置情况,看望慰问防汛抢险人员,并连夜主持现场会商,安排部署防汛抗洪工作。
李国英指出,要密切滚动预测预报洪水过程,强化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的联合科学调度,上游水库充分发挥拦蓄作用,中游蓄滞洪区及时投入运用,下游河道畅通泄流,确保堤防安全。要加强水库特别是中小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及时做好隐患排查除险工作,严防水库垮坝,病险水库空库运行。要高度重视蓄滞洪区运用管理,运用之前必须做到人员全部转移,运用之中必须严防人员擅自返回,运用之后必须进行防疫处置和房屋安全鉴定并有序组织返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7月26-27日,李国英率队赶赴浙江防汛防台风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台风防御全过程管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奋力夺取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7月25日、26日在浙江沿海地区两次登陆。受其影响,浙江大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部分江河发生超警超保超历史洪水。李国英先后来到钱塘江大堤、杭州三堡排涝泵站、杭嘉湖南排工程长山河枢纽、海宁市洛塘河圩区、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瑶街弄调控枢纽、姚江支流梁弄大溪后杨岙水库、余姚市横坎头村紫溪小流域排洪沟、浙江省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深入了解雨情水情形势和防洪排涝情况,并连夜主持召开会商会,研究部署防汛防台风工作。
李国英指出,要深刻认识此次台风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水汽充足、恰逢天文大潮的特点和后续降雨边际效应递增的风险,对台风防御实施全过程管理,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切实把问题找全找准、把措施抓细抓实、把防御关口前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奋力夺取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
2021 Vol. 31 (8): 0-0 [摘要] ( 546 ) HTML (1 KB)  PDF  (0 KB)  ( 407 )
0 “七下八上”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行动
7月1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研判“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汛情形势,以流域为单元研究部署近期防范应对工作。
7月18日,李国英组织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重要批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对内蒙古呼伦贝尔永安水库、新发水库垮坝险情处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由刘伟平副部长任组长的水利部指导调查组立即前往现场指导抢险和调查处理;调度尼尔基水库关闭全部泄洪设施,与垮坝水库洪水错峰,最大限度减轻了嫩江干流压力。
7月21日,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防总专题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七下八上”关键时期防汛工作。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在指导河南暴雨洪水防范工作的同时,紧急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管局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当日,常庄水库、郭家嘴水库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7月17-22日,海河流域西部、南部普降大到暴雨,漳卫河水系卫河、子牙河水系滏阳河支流留垒河等河流发生超警、超保或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截至23日,漳卫河系骨干水库共拦蓄洪水5.57亿m3,其中漳河岳城水库将上游洪水2.7亿m3全部拦蓄,削峰率接近100%,有效减轻了下游河道防洪压力。河南、河北2省先后启用崔家桥、永年洼等蓄滞洪区。经科学调度水库、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有效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至7月26日,卫河河南浚县段堤防决口成功封堵。
7月22日,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海河、黄河、淮河等流域洪水防御工作,对6号台风“烟花”强降雨防范工作作出专题部署。会后,水利部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和长江、淮河水利委员会及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地区密切监视雨情、汛情及台风发展动向,从最不利情况细化实化防御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根据响应级别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7月25日,李国英主持召开会商会,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长江水利委员会视频连线,再次安排部署6号台风“烟花”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7月28日,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商会,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视频连线,安排部署海河流域防御第6号台风“烟花”暴雨洪水工作。水利部发出通知,要求机关直属单位干部职工防汛期一律取消休假,坚守岗位。
7月29日,李国英主持召开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进一步会商研判6号台风“烟花”移动路径、影响范围、降水强度、河流汛情,对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再部署、再落实。
7月30日,财政部、水利部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救灾工作,及时恢复防洪功能,切实保障防洪安全。
7月31日,李国英主持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工情,调度岳城、尼尔基水库等关键水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关键作用。针对松花江流域防汛抗旱形势,科学调度尼尔基水库,充分发挥其拦洪削峰作用,控制下游河道不超保证水位;针对海河流域卫河水系防汛抗旱形势,继续调度岳城水库保持关闸零下泄状态,确保卫运河在安全泄量以内行洪。
8月5日,李国英主持会商防御9号台风“卢碧”,安排部署重点防汛工作。
8月12日,李国英主持召开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要求,分析研判当前和8月中下旬汛情及趋势,安排部署防汛重点工作。
8月13日晚,国家防总李国英主持召开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分析研判当前汛情形势,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2021 Vol. 31 (8): 0-0 [摘要] ( 567 ) HTML (1 KB)  PDF  (0 KB)  ( 402 )
       走进封面
0 灵渠——旷世工程 匠心独运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后,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在攻打广西时遇到了顽强抵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渡淮水,跨越长江,亲自到湖南督战,发现主要问题是军需品供应不及,于是命令监御史凿灵渠运载粮饷。灵渠建成后,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后勤和兵员补给,最终于公元前214年统一了岭南地区。灵渠的开凿,在成就秦帝国统一大业的同时,也大幅拓展了中国的陆海疆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灵渠将湘江源头与漓江源头相连,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连通了整个中国的水运网,是连接中原和岭南的重要商贸通道,成为了南北往来的交通大动脉,亦即古代的“水上高速公路”。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岭南地区的货船经漓江、灵渠、湘江、长江、大运河可直达长安城,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及民族融合。
灵渠是历史悠久的灌溉工程。《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时,曾“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据《广西通志》记载,唐初曾在灵渠南侧筑城设临源县,城址即在今兴安县城。因人口增多,县城周边的土地被大量开垦,灵渠的灌溉作用逐渐凸显。为此,灵渠上建有堰坝和涵洞,堰坝作用与陡门相似,用以抬高水位,便于水车取水灌田。至宋代“渠水绕迤兴安县,民田赖之”,清代“近渠之田,资灌溉者不下数百顷”。新中国成立后,灵渠的灌溉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系统修复历史工程基础上,新建、扩建一批灌溉供水工程,灌溉面积大大提高,由此,兴安县成为远近闻名的粮仓。目前灵渠总灌溉面积已达6.5万亩,受益人口5.9万人。
灵渠的工程体系十分完备,规划更是巧夺天工。铧嘴和大天平、小天平构成渠首枢纽,三者组成人字形分水堤。铧嘴前端直指湘江上游,将水流一劈为二,三分南流,被小天平导入南渠;七分北流,被大天平导入北渠。南渠向西延伸汇入漓江,北渠向北延伸重回湘江。分水堤坝矮于两侧河岸,枯水期,湘江水被全部导入渠道;洪水期,江水可越过堤坝流入湘江故道,既可泄洪,又可避免灵渠被洪水毁坏。渠道上建有陡门,来节制水流、通航船只,最多时有36座,其原理类似于现在的船闸。因此,灵渠陡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闸建筑。
渠内航运千年通畅,渠外农田五谷飘香。灵渠改变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走向,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融合,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古老文明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时至今日,灵渠仍在灌溉、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灵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1 Vol. 31 (8): 0-0 [摘要] ( 657 ) HTML (1 KB)  PDF  (0 KB)  ( 386 )
       特别关注
1 堤防溃口水流特性与封堵技术研究进展
陈启刚, 张大伟, 王忠祥, 钟强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86
堤防溃决洪水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及时封堵溃口是减轻损失的必要措施。溃口封堵效率的提升既有赖于封堵技术的创新,又以对溃口水流特性的深入认识为前提。回顾了近年来主要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取得的溃口演进过程和水力特征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溃口封堵工程实践中主要采用的封堵材料及其计算方法与适用条件、堵口方法及其配套构件与施工装备,追踪了溃口封堵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在梳理已有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溃口水流特性实验研究,注重溃口参数便携式测量技术和自动化、快速堵口装备研发。
2021 Vol. 31 (8): 1-6 [摘要] ( 804 ) HTML (1 KB)  PDF  (0 KB)  ( 484 )
7 堤防渗透侵蚀破坏有关概念辨析
姚秋玲, 孙东亚, 张顺福, 乔楠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76
堤防工程汛期经常出现渗透侵蚀破坏如管涌和接触冲刷险情,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但工程中的管涌和接触冲刷险情,与土力学中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从土力学中渗透破坏形式的概念出发,结合近年渗透破坏模式研究,梳理堤防工程中管涌和接触冲刷险情的概念,将常见的堤防管涌险情明确为逆向侵蚀管涌,将堤防接触冲刷分为堤防不同土体间的接触冲刷和穿堤建筑物与堤防土体间的接触冲刷,后者又可细分为穿堤建筑物与周边土体接触不良形成的集中渗漏侵蚀、涵管破损导致的集中渗漏侵蚀。
2021 Vol. 31 (8): 7-10,45 [摘要] ( 770 ) HTML (1 KB)  PDF  (0 KB)  ( 498 )
11 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渗透失稳评判体系分析研究
张敏, 沈细中, 刘巍巍, 董成会, 兰雁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175
膨胀土地区的岸坡和堤坝工程较多,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渗透失稳评判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与基础,系统总结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渗透失稳评判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必要。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膨胀土物理力学与渗流特性、膨胀土岸坡与堤坝渗透失稳评判准则、膨胀土岸坡与堤坝渗透失稳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评述成果可供膨胀土岸坡和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安全评价、预警预报时参考。
2021 Vol. 31 (8): 11-14 [摘要] ( 723 ) HTML (1 KB)  PDF  (0 KB)  ( 474 )
15 Slobodan P. Simonovic:城市洪水实时预报
2021 Vol. 31 (8): 15-15 [摘要] ( 554 ) HTML (1 KB)  PDF  (0 KB)  ( 392 )
16 Subimal Ghosh:城市气象与洪水预报
2021 Vol. 31 (8): 16-16 [摘要] ( 5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84 )
17 徐宗学:沿海地区城市洪水实时调度与预报系统
2021 Vol. 31 (8): 17-17 [摘要] ( 565 ) HTML (1 KB)  PDF  (0 KB)  ( 385 )
18 Roxy Mathew Koll:气候变化影响下复合型洪水日益增强的风险与挑战
李文洋, 张洪斌, 郭重汕, 张诚, 周子雅
2021 Vol. 31 (8): 18-18 [摘要] ( 569 ) HTML (1 KB)  PDF  (0 KB)  ( 477 )
       研究综述
19 基于韧性理念的洪水管理研究进展
俞茜, 李娜, 王艳艳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11
在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等压力下,洪水风险呈增长态势,全球许多国家相继提出开展洪水韧性建设。韧性理念被应用于自然灾害管理领域的时间较短,特别是目前洪水管理领域的韧性研究还较为缺乏,难以直接指导应对洪涝的韧性城市建设或者基础设施的韧性提升。首先系统梳理了韧性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提出了狭义洪水韧性和广义洪水韧性,辨析了韧性和脆弱性的区别。其次,梳理了韧性评价指标,总结发现韧性城市通常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环境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组织韧性等城市系统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专门针对洪水韧性的评价指标研究尚较为缺乏。最后,围绕研究全面且可量化的洪水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同韧性措施的效果等方面,对今后的洪水韧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2021 Vol. 31 (8): 19-25 [摘要] ( 920 ) HTML (1 KB)  PDF  (0 KB)  ( 493 )
26 水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邸琰茗, 汪丽丽, 韩建立, 单斯维, 刘宇同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171
梳理了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内外关于水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基于城市水生态空间分区下的监测体系和评价方法,进一步分析水生态功能分区后河流、湖泊和水库的管理及修复技术,并探索提出针对水质、水量、生态环境不同的后期修复方向,形成集生态分区-监测评价-修复改善于一体的水体生态管理模式,为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及流域管理提供参考,可有效促进水生态文明进入建设管理的新阶段。
2021 Vol. 31 (8): 26-31 [摘要] ( 698 ) HTML (1 KB)  PDF  (0 KB)  ( 489 )
       研究探讨
32 上海黄浦江上游干流段堤防安全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田爱平, 朱鹏程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08
上海黄浦江上游干流段堤防建成时间较长,受上游水情、工情等因素变化影响,目前已显现出安全隐患。通过现场调查及历史资料数据分析,对黄浦江上游干流段堤防现状进行梳理总结,通过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对沿岸堤防进行了风险分级评价;针对不同风险岸段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改造和长效管理措施,对加强黄浦江上游堤防风险管控、保障沿岸防汛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1 Vol. 31 (8): 32-35 [摘要] ( 765 ) HTML (1 KB)  PDF  (0 KB)  ( 510 )
36 甘肃省青土湖绿洲生态输水后地下水功能恢复调查评价
潘若云, 黄峰, 孙瑞瑞, 杨丽娟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417
生态输水是恢复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方式,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是了解干旱区生态恢复情况的基础工作。为了解生态输水后地下水的功能变化情况,以我国西北河西走廊石羊河尾闾青土湖绿洲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驱动属性、状态属性和响应属性3个方面表征青土湖绿洲地下水功能变化,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青土湖绿洲的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建立相应的隶属度图,利用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熵权法分别对青土湖绿洲输水前和输水后的地下水功能进行权重赋分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青土湖绿洲地下水功能的驱动属性和状态属性在生态输水后得到极大恢复,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土湖绿洲的响应属性恢复较慢。建议继续施行生态输水和限采,使青土湖绿洲的生态环境趋于恢复。研究成果可为青土湖绿洲地下水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青土湖绿洲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2021 Vol. 31 (8): 36-41 [摘要] ( 696 ) HTML (1 KB)  PDF  (0 KB)  ( 475 )
42 基于SFCW-TDR技术的测墒仪在辽宁省西部代表地块的应用分析
祖佳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07
分析了基于频域频率步进连续波-时域反射法(SFCW-TDR)技术的测墒仪在辽宁省西部代表地块进行土壤含水率监测能力。该技术主要应用半应用半理论公式,可以根据高频电磁波在插入土层中的TDR探针上测得的准确行程时间t推求土壤体积含水率。通过在不同地块比测和同一点长时间连续比测,两者测量数据绝对误差均在2%以内,可为地方防汛抗旱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撑。
2021 Vol. 31 (8): 42-45 [摘要] ( 678 ) HTML (1 KB)  PDF  (0 KB)  ( 482 )
       工作交流
46 ADCP测验成果在测速垂线优化中的应用
刘开春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6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桥梁、闸坝等工程影响下的水文监测已成为常态,针对监测断面上游存在桥梁桥墩对水流影响的实际情况,基于钱塘江流域新安江屯溪水文站2015-2019年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实测资料,分析全断面监测的流速横向分布成果,评价既有常测法测速垂线分布合理性,提出测速垂线优化方案。为受桥梁桥墩影响下水文站点垂线布设提供参考。
2021 Vol. 31 (8): 46-49 [摘要] ( 688 ) HTML (1 KB)  PDF  (0 KB)  ( 480 )
50 辽宁省防御202008号台风“巴威”工作实践与启示
郭超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0332
辽宁省近年来台风灾害频繁,在防汛防台风过程中,创建了防洪减灾新机制、新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防汛经验,2020年8月25-28日,成功应对202008号台风“巴威”,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低损失”的工作目标。介绍了辽宁省防御台风“巴威”的应对措施,深入分析了防汛防台风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对今后工作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为全力做好今后防汛防台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1 Vol. 31 (8): 50-52 [摘要] ( 713 ) HTML (1 KB)  PDF  (0 KB)  ( 485 )
53 洪水风险图在应对2020年长江第5号洪水工作中的应用
周福刚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10
为探索防汛救灾的有效方法,从防灾减灾救灾全链条出发,将洪水风险图与河道管理、应急管理、水文预报和防汛救灾相结合,阐述了洪水风险图的应用方法,以重庆市应对2020年长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为例,阐述了洪水风险图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对引导编制洪水风险图,指导洪水风险图应用,科学防汛抗洪救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效益具有参考价值。
2021 Vol. 31 (8): 53-55 [摘要] ( 729 ) HTML (1 KB)  PDF  (0 KB)  ( 475 )
       地方行动
56 超前部署 精准调度 尽锐迎战2021年汛期
2021 Vol. 31 (8): 56-57,66 [摘要] ( 569 ) HTML (1 KB)  PDF  (0 KB)  ( 418 )
58 未雨绸缪 多措并举 全力做好2021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李树槐, 韩平, 李龙
2021 Vol. 31 (8): 58-60,64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0 KB)  ( 479 )
61 加强部门协同 强化应急保障 做好2021年防汛抗旱工作
薛龙柱, 谢天华
2021 Vol. 31 (8): 61-62 [摘要] ( 574 ) HTML (1 KB)  PDF  (0 KB)  ( 478 )
63 抓细抓实防御措施 全力保障防洪安全
黄华爱, 向渭旭, 黄舒萍
2021 Vol. 31 (8): 63-64 [摘要] ( 546 ) HTML (1 KB)  PDF  (0 KB)  ( 480 )
65 紧盯重点 落实责任 做好2021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黄喜峰
2021 Vol. 31 (8): 65-66 [摘要] ( 590 ) HTML (1 KB)  PDF  (0 KB)  ( 484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