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期刊
  预发表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下载中心 >>更多
  第十四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征文通知
  2022-2023年度全国典型洪旱过程应对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关于第27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减灾专委会和《中国防汛抗旱》编委会2023年年会通知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2023年特约通讯员会议的通知
  关于第26期防汛抗旱业务专题研讨班的通知
  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2-2023年全国典型洪旱过程总结和监测预报调度抢险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通知
  投稿版权协议
  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南昌研讨班
  昆明-24期培训班
  2022年增刊S1电子刊
  第四届智慧水利遥感应用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五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2023年订阅通知
  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 论文集
  智慧水利遥感应用与创新 论文集
  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海报
  城市水安全会议论文集2021
  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中国防汛抗旱》订阅流程
  产品名录
  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报告
  风险分享
  第三届水安全与水管理分享
  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体例和排版模板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17年 27卷 6期
刊出日期:2017-12-15

信息化建设
特别关注
研究探讨
工作交流
山洪灾害防治
他山之石
 
       特别关注
1 黄河凌情及2017-2018年度防御措施
魏军, 刘晓岩, 张兴红
凌汛灾害是黄河最难防御的灾害之一,突发性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1949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防凌工作,通过不断完善防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大大减少了凌灾发生的频率。但是,由于凌汛突发性强,实现精准调控非常困难,防凌保安全的任务仍很艰巨。回顾了1949年以后影响较大的凌灾,分析2017—2018年度防凌形势,建议落实各项防凌责任制,从思想、组织、工程、技术和料物等方面抓好防凌准备工作,提出了清除河道行凌障碍,做好冰凌预报和预警工作,提升防凌指挥调度水平等防御措施。
2017 Vol. 27 (6): 1-5 [摘要] ( 1021 ) HTML (1 KB)  PDF  (0 KB)  ( 954 )
6 2016—2017年度黄河凌情与水库防凌调度回顾
张末, 张兴红, 朱信华, 杨会颖
2016—2017年度凌汛期,黄河干流最大封冻长度为729.7 km。分析凌情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流域冷空气势力偏弱,气温持续偏高,致使宁蒙河段封河缓慢,封冻断面最大冰厚较薄;采用较小的封河流量,冰期水位低,槽蓄水量小,开河期保持较弱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平稳开河;宁蒙河段槽蓄水增量主要集中在三湖河口以上河段,开河历时长是开河凌峰小的主要原因;在来水偏枯的年份,通过水库调度严格控制河道流量,抓紧机会蓄水,可在保证防凌安全的前提下为春季抗旱用水储备水源。
2017 Vol. 27 (6): 6-9 [摘要] ( 1020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9 )
10 黄河凌情预报研究与防凌需求
刘吉峰, 霍世青, 王春青
根据黄河历史凌灾情况和近十几年凌情特点,总结了黄河防凌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凌情预报对防凌减灾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凌情预报技术现状和防凌减灾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未来黄河防凌决策对凌情预报的技术需求,建议在连续河道地形测量、河道冰凌观测和变动河床冰凌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将水文热力学预报模型与冰水动力学模拟模型相结合,建成黄河宁蒙河段冰凌预报模型系统,实现黄河宁蒙河段冰凌过程的连续滚动模拟和预报,更好地为黄河防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017 Vol. 27 (6): 10-13 [摘要] ( 1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37 )
14 冰凌监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张宝森, 张兴红
我国有关研究机构通过现场试验,在冰凌监测技术方面提出了冰水情数据与图像远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地质雷达冰厚探测技术、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冰下流速测验技术、无人机航拍应急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河道冰凌形成过程的自动测报和应急监测。新技术的实施可以对河道冰层厚度、冰下水位、气温、冰温、水温等参数同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可获取冰凌图像、流冰速度、流凌密度等重要参数,实现冰层生消全过程的连续监测。
2017 Vol. 27 (6): 14-19,33 [摘要] ( 978 ) HTML (1 KB)  PDF  (0 KB)  ( 944 )
20 我国城市水利(水务)应急管理经验与对策
翟平蕾, 骆进军, 赵璞
我国城市水利(水务)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项管理机制日渐完善,但依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城市水利(水务)应急管理现状及经验,分析了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剖析了城市水利(水务)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城市水利(水务)应急管理对策建议。
2017 Vol. 27 (6): 20-23 [摘要] ( 11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38 )
24 上海防汛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王梦江, 章震宇
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使上海在尽享渔耕舟楫之利的同时,也备受水患、台风等灾害的侵扰。作为特大型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虽然在各方通力协作下,取得了“大汛小灾、平汛少灾、小汛无灾”的良好成绩,但其面临的挑战备受瞩目。按照“依法防汛、科学防汛、社会防汛、智慧防汛、精准防汛”的防汛防台工作新思路、新理念,上海正在不断探索特大型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的新策略。
2017 Vol. 27 (6): 24-29 [摘要] ( 112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5 )
30 山东济南市城市防洪应急管理简析
杨晶晶
针对济南市城市防洪面临的形势,分析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除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外,应加强防洪减灾防灾的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强化组织职能建设、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协作能力,建设高效、及时、可靠的防汛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
2017 Vol. 27 (6): 30-33 [摘要] ( 1104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5 )
34 广州中心城区内涝观测实践
覃建明, 陈洋波, 董礼明, 张涛
针对广州中心城区内涝现状,选择了4个内涝点开展内涝观测,包括天寿路、花城大道、猎德大桥和中山大学南校区。设计了内涝观测方案,包括降雨、水深、流速和淹没范围4个要素,其中,降雨主要利用广州多普勒雷达进行监测,水深采用电子水尺进行观测,流速采用手持式电波流速仪观测,而淹没范围则采用便携式数码摄像机进行观测。对2017年4—6月的5场典型内涝开展了现场观测,采集到了宝贵的现场资料,为分析广州城市内涝形成规律和精细化城市内涝预报模型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2017 Vol. 27 (6): 34-37,46 [摘要] ( 932 ) HTML (1 KB)  PDF  (0 KB)  ( 831 )
38 2017年10—11月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要情及汛情
2017 Vol. 27 (6): 38-38 [摘要] ( 728 ) HTML (1 KB)  PDF  (0 KB)  ( 566 )
       山洪灾害防治
39 福建省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及其试点建设
施志群, 梁立峰, 毕青云, 翟晓燕, 刘荣华
福建省是我国溪河洪水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之一,如何及时准确地进行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已成为全省防洪减灾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中国山洪水文模型构建了福建省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构建思路、框架及主要功能,并在山洪灾害发生频次高、危害重的柘荣县、顺昌县和永春县开展试点建设,对其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福建省小流域防洪决策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017 Vol. 27 (6): 39-46 [摘要] ( 1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131 )
47 基于GPRS/GSM和卫星通信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陈晨, 刘志云, 曾佑聪, 易刚
根据国家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要求与建设实施原则,对比优选采用GPRS/GSM和北斗卫星互为备份的数据传输通信方案,依托无线数字传输技术研发了一套基于GPRS/GSM和卫星通信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其实时、可靠、稳定、快速自动切换通信方式的技术特点和高安全性、易扩展性、智能远程维护的产品优势经实践检验得到用户的认可,在防汛指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决策支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2017 Vol. 27 (6): 47-51,59 [摘要] ( 10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020 )
52 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四个统一”建设管理模式
叶涛, 江炎生, 孙利
自2009年以来,湖北省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国家防总整体部署安排,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水利、财政、政府采购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协调、齐抓共管局面。项目建设中,通过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建管人员培训,严格“四制”管理,严格资金监管和工程完工验收,着眼于建设质量和后期运用,逐步形成了“四个统一”的建设管理模式,较好地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后期运维及整体效益发挥。
2017 Vol. 27 (6): 52-54 [摘要] ( 1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1161 )
55 山洪灾害三维监视预警系统研究
赵平, 吴东辉
针对当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存在的多源信息集成难、实时性与表现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对采用B/S结构基于GIS的山洪灾害三维预警监视系统研究,提出4层体系的系统应用架构,考虑与其他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复用和集成,建立系统三维可视化环境,通过网络地图服务将山洪灾害信息集成到系统中,提出多源山洪基础信息集成方案。实践表明,平台具有海量数据的集成应用,能够辅助山洪灾害防御决策,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7 Vol. 27 (6): 55-59 [摘要] ( 1174 ) HTML (1 KB)  PDF  (0 KB)  ( 1116 )
60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复核方法探讨
王瑛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分析计算了设计暴雨洪水、现状防洪能力、预警指标,为山洪灾害预警奠定了基础。然而,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都为小流域,无实测径流资料,设计洪水一般为理论推求,各种参数和预警指标与实际难免会有较大误差。通过湖北省谷城县瓦西河流域近期实际发生的暴雨洪水资料,检验复核山洪灾害评价成果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适用性及相关参数的合理性,检验复核临界雨量和预警指标,以期达到适时修订相关参数,完善现有评价成果,提高预警指标精准度的目的。同时,为无资料地区山洪灾害评价成果复核提供方法性探讨。
2017 Vol. 27 (6): 60-63,82 [摘要] ( 11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173 )
64 辽宁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质量控制研究
周大鹏, 路广平, 姜子南
辽宁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存在外业工作量大、信息采集量大、分析审核量大、汇总集成量大等特点,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质量控制手段尤为重要。重点阐述了调查评价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从岗位控制、过程控制、环节控制等方面论述调查评价过程中的具体控制措施,保障调查评价成果的质量。
2017 Vol. 27 (6): 64-66 [摘要] ( 1232 ) HTML (1 KB)  PDF  (0 KB)  ( 1229 )
67 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山洪灾害防御措施简析
印婷
在对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经济社会、历史山洪灾害概述的基础上,介绍了钟山区现有的水库、河道、堤防等防洪工程后,叙述了钟山区为减轻山洪灾害所采取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及抢险应急预案编制等防御措施,并提出加大对防洪堤、山洪沟、小流域等综合治理,健全山洪灾害的综合防御体系,完善防御工作制度等对策建议。
2017 Vol. 27 (6): 67-69 [摘要] ( 1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1123 )
       工作交流
70 2017年防汛防台风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实践与启示
刘志雨
2017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暴雨洪涝呈现南北并发、多地齐发、局部连发的严峻态势,干旱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明显。分析了2017年汛期全国雨水情特点,从安排部署科学超前、水文监测有力有序、洪水预报精准可靠、预警发布成效凸显、信息服务优质高效等方面介绍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措施及成效,从领导高度重视、超前研判分析、强化决策支撑、推进预警服务、加强能力建设、重视技术创新等方面总结了取得防汛防台风水文测报胜利的主要经验与做法,阐述了新形势下水文测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2017 Vol. 27 (6): 70-73 [摘要] ( 1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1153 )
74 辽宁省应对“2017.8.3”暴雨洪水工作实践与启示
孙朝余
8月2—5日,辽宁省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水袭击,全省平均降雨量72 mm,累计过程最大点雨量502.5 mm。全省党政军民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防汛最高原则,以防为主,科学研判,超前部署,有效应对,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防御本轮强降雨工作的全面胜利。本文概述了“2017.8.3”暴雨洪水的雨情、水情及灾情,介绍了辽宁省防汛抗洪工作行动,总结了防汛抗洪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今后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2017 Vol. 27 (6): 74-76,84 [摘要] ( 1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1220 )
77 四川成都市“2013.7.9”洪灾堤防修复工作实践
郭崎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成都市在汛期暴雨季节,西部山区易发山洪、平原地区易发江河洪涝,往往造成河道堤防损毁,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成都市“2013.7.9”洪灾,分析了省管河道水毁堤防修复工作难点及存在的点多线广、协调困难、时间紧迫等问题,提出了水毁堤防工程修复措施,以确保水毁堤防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修复工作,供类似工程参考。
2017 Vol. 27 (6): 77-78,105 [摘要] ( 880 ) HTML (1 KB)  PDF  (0 KB)  ( 937 )
79 辽宁省抗旱减灾工作实践与思考
刘卓也
辽宁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结合辽宁省抗旱工作实际,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旱灾保险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短缺等主要问题,探讨了提升辽宁省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对策,提出了加大抗旱工程体系建设、加强旱情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倡导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制等工作建议。
2017 Vol. 27 (6): 79-82 [摘要] ( 105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9 )
83 2013—2017年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调研
陈致远
三峡工程作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代表,是当今世界瞩目的规模宏伟、技术复杂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通过调研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梳理分析了2013—2017年三峡工程在防洪减灾、发电兴利、交通航运、抗旱补水、生态调度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对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 Vol. 27 (6): 83-84 [摘要] ( 1087 ) HTML (1 KB)  PDF  (0 KB)  ( 1179 )
       信息化建设
85 应急通信在海南省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工作中的应用
陈武, 钟山
应急通信是指在风灾、汛灾和旱灾突然来临之际,实现突发事件的特定地区与外界音频、视频和数据的应急传输通信。介绍了应急通信在海南省三防工作中的应用发展历程,阐述了应急通信系统网络结构、设备选型、设备功能及近几年在海南省的应用案例,提出了海南省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急需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以充分发挥应急通信系统在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工作中的作用。
2017 Vol. 27 (6): 85-86,91 [摘要] ( 901 ) HTML (1 KB)  PDF  (0 KB)  ( 924 )
87 海南省“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肖静, 秦生, 赵光辉
海南省自然灾害频繁。为解决防灾减灾过程中信息难以整合共享、没有统一信息平台、缺少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等问题,海南省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共享服务、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成一套速度快、信息量大、技术先进、信息兼容性强的“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了防灾减灾大数据中心、指挥决策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介绍了“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和主要成果等几个方面,以期对其他地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2017 Vol. 27 (6): 87-91 [摘要] ( 11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22 )
92 广西洪涝灾情统计信息化建设
周凌芸
洪涝灾情统计是防汛救灾的基础性工作。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洪涝灾害统计,推进洪涝灾情统计信息化,是适应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以广西为例,从洪涝灾情统计工作现状着手,分析洪涝灾情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应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全面规划、优化流程、整合资源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洪涝灾情统计信息化水平,以期为广西洪涝灾情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2017 Vol. 27 (6): 92-95,124 [摘要] ( 1089 ) HTML (1 KB)  PDF  (0 KB)  ( 1025 )
96 防汛抗旱信息化新型实用技术探讨
娄书建, 王育杰, 刘合勇, 季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发展,一些新型实用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被开发与利用。介绍了自适应多种水位传感器格雷码输出的兼容适配技术、太阳能电池充放电低功耗控制技术、远距离低流量无线透传与唤醒技术(通用极低功耗水文传感器无线透传适配器、可无线唤醒的遥测水位计本地LED发布装置、低功耗可无线唤醒的视频监视装置)、全自动非接触雷达在线测流技术(多点组网、循环索牵引式、单缆全自动式)、中国移动短信SDK接口嵌入技术(可使业务系统快速拥有无线短信发送功能,并实现与原有网站、CRM、OA、ERP等无缝对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构成、原理、使用条件、优势等。这些新型实用技术,对各大江河水文气象自动测报系统及工情险情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可显著提升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意义重大。
2017 Vol. 27 (6): 96-99 [摘要] ( 803 ) HTML (1 KB)  PDF  (0 KB)  ( 883 )
       研究探讨
100 不同结构地表渗水能力测试及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刘爱华, 王昊, 陈毅峰, 卢华秀, 王嘉琪, 丘丹蕾
城市大规模硬地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内涝多发的重要致因,运用海绵城市概念设计建设具有一定储水与补水能力的非硬化地表正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地表类型,设计并完成了一系列地表渗水能力的测试试验,初步获得了不同地表雨水渗流能力。结果表明,地表植被能够有效增加地表渗水能力,从而减少雨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尽可能多地保留植被类地表,建设非完全硬化地表是提高城市自身防涝抗旱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7 Vol. 27 (6): 100-105 [摘要] ( 1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7 )
106 辽河干流现状行洪能力分析
郝林南
辽河干流堤防经过全面整治后,先后经历3次洪水冲击,河道形态较堤防设计时已发生较大变化,河道现状行洪能力也有所变化。基于2010年河道地形对辽河干流行洪能力进行复核,并对各河段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部分河段行洪能力较设计标准偏低,建议在今后辽河干流防汛工作中,加大对河道内阻水障碍物的管理,同时加强预案、风险图等非工程措施方面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17 Vol. 27 (6): 106-108 [摘要] ( 983 ) HTML (1 KB)  PDF  (0 KB)  ( 903 )
109 江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绩效评估
李霖, 葛萃, 江先河
2016年中旬,水利部对江西省2014年、2015年实施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认为:江西省较好地组织实施了小型水库工程和引调提水工程,落实了项目主体责任并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总体较为规范,工程建成后已经初步发挥了预期效益。但在项目投资、“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执行力度、地方资金配套到位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详细阐述评估过程和内容,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和促进江西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供帮助。
2017 Vol. 27 (6): 109-111 [摘要] ( 816 ) HTML (1 KB)  PDF  (0 KB)  ( 835 )
112 调整长江监利站特征水位必要性探讨
杨文洁, 邹战洪
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监利站的水位是反映下荆江河段水位的一个重要指标。“设防水位”这一概念虽已不作为省级控制指标,但目前仍是《荆州市长江防洪预案》中的重要指标。为了规范、协调荆江的上下游“设防水位”关系,节省汛期防守社会成本,从监利长江干流堤防加固成果、历年出险情况以及实测水位照片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结果表明,将监利站的设防水位由34.00 m调整到34.50 m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2017 Vol. 27 (6): 112-115 [摘要] ( 800 ) HTML (1 KB)  PDF  (0 KB)  ( 807 )
116 振冲碎石桩在大连市堤防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汤慧
大连市三面环海,滨海相软土地基较为常见。软土的低承载力、低抗剪强度等特殊性质对建筑物地基危害较大,尤其是堤防工程的运用工况加剧了软土对其地基危害性。介绍了大连市某建于滨海相软土地基上的堤防工程采用振冲碎石桩法成功处理基础的案例,从工程地质条件、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布置以及工程竣工检测结果方面进行了阐述,证实了振冲碎石桩法处理堤防软土地基是可行的,该方法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工期短、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显著效果,为相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了借鉴。
2017 Vol. 27 (6): 116-118 [摘要] ( 823 ) HTML (1 KB)  PDF  (0 KB)  ( 884 )
119 云南昭通市无资料地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孙昆, 杜俊, 贺佳杰
基于山洪调查成果,以昭通市昭阳区乐居乡仁和村大木桥组和永丰镇新民居委会海口桥组所在小流域为例,应用水文地理法和瞬时单位线法分别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并通过与以往文献结果的比较分析,辨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作为当地经验公式代表的水文地理法虽然形式简单、易于操作、资料依赖程度低,但由于参数选择的主观性较强,在缺乏资料率定的情况下,计算结果偏小;而瞬时单位线法物理意义明确,洪水过程刻画更为细致,且计算结果与以往文献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是两种方法中的优选方案。
2017 Vol. 27 (6): 119-124 [摘要] ( 12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147 )
125 基于镜像法的堤坝拟流场主要物理量分布特征分析
白广明, 张守杰, 张耘菡, 卢建旗
拟流场法是探测堤坝渗漏的一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限于目前对实际堤坝工程拟流场主要物理量分布规律的认知程度,探测过程中有一些“异常”现象还不能给出解释,甚至导致探测结果误判。采用镜像法在理论层面上研究了多介质拟流场,给出了电位、电场强度分布特征,成果丰富了流场法理论,对正确应用拟流场法具有现实意义。
2017 Vol. 27 (6): 125-130 [摘要] ( 946 ) HTML (1 KB)  PDF  (0 KB)  ( 1033 )
       他山之石
131 美国应对飓风“哈维”及对我国防台风工作的启示
彭敏瑞, 赵璞
2017年8月26日凌晨(世界统一时间,下同)飓风“哈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成为美国近12年以来遭遇的最强飓风之一。飓风“哈维”风力极强,鼎盛期正面袭击美国,其过程降雨量创美国历史之最,导致德克萨斯州首府休斯顿遭遇罕见洪涝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重创美国能源行业。美国政府和民众吸取了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的教训,事先建立了一整套防范和处理体系以及对应的措施。在飓风“哈维”到来前、登陆中和过境后,相关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应对,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收到了积极成效。系统介绍了飓风“哈维”生成及登陆情况,总结美国政府及民众应对飓风的防御措施,为我国防台风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7 Vol. 27 (6): 131-133 [摘要] ( 1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0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4008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706    投稿热线:010-68781008    订阅热线:010-68781624  68781887    
网站事宜:010-68781819    E-mail: cfdm2006@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